原标题:普宁市创新采用“1+1+2+N”模式
打造首届“全国科普月”科普矩阵

“人形机器人”走进校园。通讯员 摄
  普宁市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于今年9月份举办首届“全国科普月”活动,通过举办1场科技馆活动、1场总结大会、2场大赛,打造覆盖N个领域的科普矩阵,累计组织257名青少年参加人工智能科技比赛,并有63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大赛获奖,切实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密切协同,为普宁建设“商贾名城、创新之城、和美新城”注入强劲科技动能。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普宁市科协先后荣获省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及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称号。
——精心组织,营造全域科普浓厚氛围。该市创新采用“1+1+2+N”模式举办首届“全国科普月”活动,实现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及多部门协同参与,掀起全市科学传播热潮。通过举办首届“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和总结大会,开展AI未来科技馆以及“科学创想家,编程筑未来”实物编程免费体验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同步开展普宁市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技实践大赛和2025年普宁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以多区域、多领域、多形式的沉浸式与互动式科普活动,有效呈现该市科技普及成果,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精准科普,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普宁市聚焦青少年、农民、领导干部等“五大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开展系列贴近需求、精准高效的科普行动。针对青少年群体,组织校园科技辅导员培训500余人次,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等32场活动,覆盖中小学481所,惠及群众7.7万人次;组织参加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竞赛,共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6项,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针对农民、产业工人等,联合揭阳市科协、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开展“科技赋农”培训,加快农业科技应用转化;依托省农技协专家资源,深入梅塘、大坝、高埔等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和产业对接,推动科技小院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联合普宁市委组织部举办AI赋能办公效能提升专题辅导培训班,强化400余名领导干部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实际应用能力。
——资源赋能,筑牢全民科普支撑根基。普宁市深入挖掘和整合科普资源,已成功培育5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6家揭阳市级科普基地,并组织推荐5家单位新申报揭阳市级基地。其中,市消防救援大队获评2024-2025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是粤东地区唯一入选单位,获省奖补资金1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与科普活动建设。构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联动,汇聚集成各类科普资源,持续拓展科普服务功能。今年来,累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136场次,逐步构建起设施完善、人才支撑、机制顺畅的科普工作新格局,为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