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扎实推进交通主干道联镇带村成片风貌带整治提升,推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郑楚藩 摄
立秋时节,行驶在惠来县的高速公路与国省道上,一幅幅崭新画卷在车窗外徐徐展开——曾经的农房披上统一协调的“新衣”,道路两侧绿意葱茏,曾经拥堵的镇街变得宽敞洁净。这场城乡风貌的深刻变革,正是惠来县抢抓重点央企助力机遇,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统筹攻坚,三级联动聚合力
惠来县将风貌提升作为补齐城乡短板的突破口,系统梳理县域13条交通主干道沿线风貌带,锁定4700余栋需改造农房。
该县多次召开风貌提升和环境整治工作会议,谋定21个重点项目,覆盖15个镇场,总投资超7亿元,其中央企公益支持高达5亿元。通过建立“县指导、镇主抓、村配合”三级联动机制,明确每条风貌带挂钩领导、实施央企和设计单位,推动各级干部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干部表现更直接挂钩村级换届选举,对不作为的村干部“一票否决”,倒逼村“两委”干部履职尽责抓好落实。
示范开路,干群同心破难题
揭惠高速前詹出口、沈海高速惠城入口等3条示范路段率先启动,以沟疏村、美园村等沿线村落为重点,在外立面色调与风格上精雕细琢,累计完成411栋农房改造。面对拆迁难题,惠来县镇村干部联合设计、施工单位全面下沉一线,“带图入户”耐心沟通,努力赢得群众理解支持,形成干群齐心协力推进风貌整治提升的良好氛围。目前,3条先行示范带路段已累计清理乱堆放2520立方米,完成清拆房屋(棚)150间共计8972立方米。
针对复杂的整治环境,惠来县创新采用“难易互动”策略:对基础好、意愿强的区域采取“先易后难”路径。溪西镇省道S337线沿线便是典型,镇村干部走街串巷、积极动员,努力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沿街350处遮阳棚在商户主动配合下顺利拆除,为道路改造扫清了首道障碍。而对阻力大的“硬骨头”,该县迎难而上,动真碰硬,一抓到底,让群众看到党委政府推动风貌带整治提升的信心和决心,既为“一碗水端平”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扫清障碍,更通过进一步规范农村用地建房行为,推动农村宅基地建设管理走上法治轨道。同样在溪西镇,面对山头村路段一处60平方米违建户在收到拆除通知后仍顶风抢建的行为,镇政府联合执法部门迅速行动,果断强制拆除。此举打破了周边村民的观望心理,纷纷主动配合整改。
绿美融合,颜值品质双提升
惠来县风貌整治提升与绿美生态建设深度联动。自3月30日以来,全县累计种植苗木8.5万株,有条件的路段至少种植两到三排全冠苗木,形成一片林,打造“车行画中”的诗意景观。针对高速公路、高铁沿线的“赤膊房”,镇村干部包户动员村民自行整饰,确保风貌和谐统一。惠城高速口及庆平路片区在专业团队设计下,通过外立面改造、节点亮化、拆旧透绿及增设城市雕塑,实现华美蜕变。
截至目前,惠来县风貌提升工程已完成1100多栋农房改造,219.39公里整治里程已完成约90公里,预计8月全面完成整治提升工作。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由中铁城建、中交四航局公益实施的省道S235线前詹镇沟疏至赤澳路段项目,凭借“留、饰、拆”精准改造理念及与农文旅的深度融合,荣获“广东省2024年建筑业企业参与“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
“以前路边乱糟糟,现在房子漂亮了,路也宽了,游客都爱来!”前詹镇沟疏村村民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园感慨道。当“颜值”转化为百姓可感可及的“品质”,一条条畅安舒美的风景线,正成为驱动惠来城乡协调发展的强劲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