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微电机产业向“新”发力,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通讯员 摄
走进揭阳市同力五金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力五金”),只见智能生产线正开足马力:1 名工人操控 2 台设备,便能完成过去8人协作的近10道工序,产能达到传统模式的10倍,展现出榕城微电机产业协同创新的强劲动能。
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榕城微电机产业从家庭作坊拆解二手配件起步,带着“草根”创业的顽强精神茁壮成长。历经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揭阳市顺成发微电机有限公司、同力五金、揭阳市永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宝”)等企业共同书写产业传奇,如今已发展成年产值超 10 亿元的产业集群。目前,榕城区汇聚 23 家规上微电机企业,构建起覆盖模具制造、冲压加工、芯轴生产、绕线装配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产品从玩具马达延伸至智能家居领域,成为省内主要的微电机产业基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破局之路:从技术依附到自主可控的蜕变
20世纪80年代,榕城微电机产业在家庭作坊中萌芽。彼时,创业者通过拆解二手电器获取原材料,依赖外购配件组装玩具电机。同力五金创始人林锐光回忆:“早期关键部件多从合资厂采购,甚至有些是日资厂的废弃原件。”这种粗放模式虽打开了产业大门,却始终受制于技术壁垒。
转机出现在21世纪初。本土一些头部企业开始引进设备、培养技术团队,通过逆向工程与工艺改良,逐步攻克核心部件制造难关。
随着技术的沉淀与迭代,榕城微电机产业实现了产品线的延伸,业务版图从玩具拓展到家电领域。“电机实则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常见的空调、微波炉,还是新兴的机器人、家用电动工具,乃至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不同类型的电机提供动力支持。”林锐光介绍说,如今,榕城微电机已深度融入现代智能家居生活生态链,从传统的电风扇、吹风筒、破壁机等家用电器,到智能窗帘、清洁机器人等新兴智能设备,都能看到榕城微电机的身影,榕城微电机正向“新”发力,融入万千家庭的智慧生活。
“双擎”发力:自动化升级与工艺革新的协同突围
智能生产线的应用是实现智造的基础。近年来,一批领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全自动化数控生产设备,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而且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生产效率。如同力五金生产线引入的自动化设备释放了惊人效能,动平衡机实现全天候不间断运转,产能数据见证着质变——从人工操作时期的单日产量4000件微电机飙升至如今的数万件。
技术创新更体现在工艺突破。同力五金自主研发的机械手与精密冲床深度融合,协同运作,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这种创新突破并非个例。据林锐光介绍,当下,榕城区一些微电机企业的生产线已实现了三维绕线机的应用,6头同步工作模式不仅极大提高了线圈的均匀性,更让效率成倍增长,使产能实现了跃升。
创新步伐不止于此。永宝聚焦产品精度攻坚,引进高精度圆度仪,将马达方向器配件圆度误差精准控制在0.02毫米以内。
在榕城微电机产业深化智能制造转型的征程中,同力五金、永宝等头部企业的智造革命,成为产业升级突破的生动缩影。这场由行业领军者率先发起的创新变革,如同一面明镜,清晰折射出榕城微电机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与铿锵足迹,每一步都镌刻着技术突破的印记,彰显着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蓬勃力量。
闭环成链:集聚效应驱动下的共赢格局
在榕城区的榕东街道,这里汇聚了生产电机铁壳、定子、铜线、磁石等数十种微电机核心配件的厂家,形成了“家门口采购”的便捷产业生态。企业无需跨区域奔波,便能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生产。这种“高度集约化”的产业布局,带来三大显著优势:采购周期大幅压缩,物流成本直降,客户需求响应速度行业领先。
如今,这一完善的配套体系不仅成为本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更吸引东莞、深圳等制造业强市的厂商前来投资生产,形成“以企引企、聚链成群”的良性循环。据统计,榕城区微电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3家,主要分布在榕东街道,2024年1~12月,实现产值10.76亿元,比增31.57%.2025年1~4月产值4.02亿元,同比增长32.5%.这得益于地方党政的有力引导。针对全区微电机企业小、散、弱的局面,榕城区积极引导微电机生产和配件贸易企业抱团发展,以产业组织化实现产业队伍的合作共赢。2016年5月,该区成立了榕城区微电机行业协会,推动全区微电机企业从各自为战转向联合作战,实现产业链资源共享,形成协会统一协调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榕城区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搭建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平台,成立微电机产业创新基地,为行业的研发与推广、专利转让、项目对接、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共性技术共建共享,降低企业研发和技术交易成本。
“‘小、散’ 格局不仅制约企业自身发展,也难以满足产业集群加速升级对资源集约配置的要求,使得新型配套设施建设的需求愈加紧迫。”榕城区招商事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这一情况,该区积极推进“企转规”工作,引导企业向榕城工业园仙桥永东微电机单元集聚,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接下来将通过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等方式,推动微电机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从技术依附到自主可控,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榕城微电机产业的转型之路印证了创新驱动与集群效应的双重价值。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链升级,这片土地上的“小电机”有望继续转动“大产业”,为揭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榕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