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三个最”政务服务的要求和省局“全省一盘棋”的思路,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夯实信息基础支撑,助力疫情防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着力“三个最”工作,全面优化提升政务服务
1.优化“三个最”政务服务。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机制。市委市政府审定印发《揭阳市便民利企“三个最”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五减少两增加”25项工作任务,其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成为我市推动政务服务改革的新方向。市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减少证明材料1539项,免提交材料比例18.7%,缩短办理时间82%,零次跑动事项占比90% 。出台《揭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容缺办理”制度》《揭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免证办”制度》。二是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各县(市、区)党政领导、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单位和分中心主要领导深入服务窗口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发现并整改问题200个。我局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先后收集诉求和意见18条。三是升级政务服务。增设“金融首贷续贷”等服务窗口,推动公积金业务进驻普宁、揭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7个事项“全市通办”,9个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推进“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截至11月16日,我市“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621件,比8月初增加415件。四是优化线上服务。我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对接广东省“一网共享”大数据平台。推广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累计签发电子证照24546725张,启用用证事项7265项,制发电子印章1981枚,使用810万次。配合做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2.优化便民热线服务。一是加强部门联动机制。截至10月31日,今年与市公安局110联动处置共271件,向市检察机关推送有关公益诉讼线索99条。二是健全热线管理,设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专家座席,加强数据采集,对诉求频次高的问题及时分析研判,提升回拨效能。三是承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安全隐患、文明热线、为媒体曝光提供线索、公车监督、疫情防控、营商环境等专项业务,其中今年违建类业务共2456单,已办结1883单,报送市委、市政府专报12份。截至10月31日,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今年话务量共323952个,直接回复242539个,即时解答率74.87%;转办业务单76372个,办结61749个,办结率80.85%。
3.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土地矿业、政府采购、建设工程等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实现网上远程开标。与广州等18个市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协议。建成启用电子保函系统。全面优化建设工程交易服务,工程项目进场流程实现“四个一”(招标人申请进场交易凭1张表,进场审核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级审核,进场审核环节压缩为一个步骤,进场审核时限减少到最多不超1天)。截至10月31日,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60宗,交易总金额60.47亿元,节约资金0.74亿元,项目增值573.7万元,其中建设工程交易项目56宗,交易总金额17.47亿元,节约资金0.93亿元。
(二)加快数字政府应用建设,科技赋能政府履职
1.谋划“一网统管”工作。印发《揭阳市市域治理“一网统管”首期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一网统管”基础平台——“粤治慧”部署,实现与省对接,做好“一网统管”基础支撑。
2.抓好“粤系列”推广应用。组织特色事项进驻“粤省事”,目前“粤省事”揭阳版接入1021项服务和71类电子证照,实名注册用户602万。“粤商通”揭阳专区共提供企业开办等550项服务,注册企业超30万家,注册率100%,注册率全省排名并列第一。全市有5万公职人员开通“粤政易”,“揭阳政务服务”等应用相继进驻工作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目前已完成部署1500台,提供120项服务事项。
3.抓好信创应用。我市政务外网信创工程非涉密领域于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项目替代计算机终端5674台、服务器85台,适配改造应用系统6个,提前超额完成我市的任务台账。全市集约化协同办公系统,已于今年4月份在全市铺开使用,以深化应用为带动,实现了“真替真用”的项目建设目标。
4. 统筹政务信息化建设。今年来全市共评审批项目177个,涉及投资金额4.05亿元,核准投资预算3.40亿元。撤回一批不符合国产化要求、未统筹使用数字政府“云网数”资源、可能产生新“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的项目。配合推进智慧警务、智慧水利等项目建设。
(三)加强“云、网、数、安”建设,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
1.加强政务云运维和管理。做好“数字政府”政务云揭阳节点IaaS云资源、灾备服务及云平台安全等运维服务。完成揭阳市信创云建设。目前我市政务云共有39个部门73个系统完成部署,发放虚拟机563台。完成政务云国产密码资源池建设,已完成4个云上系统国产密码应用部署。
2.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外网建设。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适老化改造,持续做好全市45个政府网站频道与86个政务新媒体的监管和考评工作。改造完善政务外网平台,做好IP应用规划,提升网络架构技术水平。扩展政务外网接入方式,部署5G无线接入,形成市、县、镇、村四级广域全覆盖。目前已有驻京办、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实现移动5G接入。
3.加强数据交换共享。完成“一网共享”平台揭阳节点建设并开展运营。印发《揭阳市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工作方案》,成立市级数据共享协调小组,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目前,“一网共享”平台揭阳节点已发布2469类本地数据资源、实时数据8840万条,已回流1127类省级数据资源、数据量3.23亿条,构筑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坚实的数据支撑基础。
4.加强网络与数据安全。印发《揭阳市加强数字政府网络安全工作方案》,组织开展2022年度广东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指数调研迎评工作。以举办2022年揭阳市数字政府网络(政务云)安全攻防演练活动为基础,大幅提高我市的网络安全防御水平,在“粤盾-2022”广东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中,受到省的通报表扬,荣获优秀组织奖。
(四)发挥专业优势,支撑精准防控疫情
全力支持配合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信息化支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流调溯源组等专班,推广应用“粤康码”“场所码”“团体码”等“数字政府”防疫工具,支撑流调溯源等防控工作。利用“一网共享”平台打通多方数据汇聚通道,推动回流涉疫系统数据,快速筛选出防控目标人群,为防疫抗疫工作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存在问题
(一)推进“三个最”服务上热下冷。“三个最”在基层的知晓度不高,一些基层政务服务人员存在权力意识和审批思维,乙方思维不足。
(二)“信息孤岛”未消除,数据安全技术防护能力不足。政务数据集聚程度低、共享交换不充分,未能形成数据规模效应。“一网共享”平台揭阳节点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等方面采取的技术措施不足。
(三)市政务热线压力大。12345热线业务量大且增长快,平台配备话务人员少,工作待遇偏低,人员流失严重,造成热线接通率不高。
(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未全面覆盖。政务大厅尚未对接“粤省事码”“粤商通码”,暂未实现政务服务“码上办”。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强化“乙方思维”,积极倡导进驻单位 “一把手走流程”工作。全面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压缩办事时限,精简办事材料。二是推动“三个最”向基层延伸。指导各县(市、区)规范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村级“一网通办”服务目录,加强业务培训教育,增强基层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以揭东作为试点先行单位,推动“三个最”在基层落实。三是推行“一网通办”,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切实提高全流程网上办事比例,并为“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创造条件。
(二)切实加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一是推进“一网统管”首期建设。按照省的统筹,落实《揭阳市市域治理“一网统管”首期建设实施方案》,研究、起草“一网统管”(一期)建设方案,推进经济运行等4个应用专题建设。二是争取省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资金支持和地方配套,按照省考核指标体系,加快我市数字政府建设。三是推动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支撑体系建设。积极向省争取率先在我市试点部署经济态势感知研判平台,为市政府开展经济运行调节和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四是进一步推动“一网共享”。夯实数据基础,大力拓展数据应用,充分激发数据潜能。深入开展本地数据资源普查。找准切入点,强化基础数据的集聚。继续推动国垂、省垂系统数据回流和本地化共享。探索公共数据的汇聚共享。部署数据安全保障平台。四是不断推动“一网协同”。推广揭阳市集约化协同办公系统内部办文功能,继续探索推动协同办公,切实提高政府内部协同办公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政务热线的服务能力。抓紧对热线平台扩容提质,提升热线智能化水平。加强热线数据汇聚、共享,加快推进与相关部门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强化督办机制,提升诉求办理质效。
揭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022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