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欧汉波
(2002年7月29日)
同志们:
市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这是建市以来,关于地方志工作召开的第三次大型会议。刚才,曾惜汉同志代表市史志办公室传达了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建市以来我市地方志工作作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对我市新方志的编修工作做具体的部署,曾惜汉同志的发言既符合上级精神,也切合我市实际。希望各地、各部门要把这次会议贯彻好,落实好。
建市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地方志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注,多次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讨论和研究。全市各级党政、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地方志工作也极为关心和支持。建市初期,市委、市政府就决定设立市史志办公室,并及时为市史志办公室落实办公场地,调配领导和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市财政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及时拨出专款,为市史志办尽快开展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为了关心和支持市史志办的工作,原市主要领导陈喜臣同志专门为《揭阳史志》和《揭阳年鉴》题写书名,市领导林生耀和我先后担任《揭阳年鉴》编委员会主任。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地方志办的指导下,在全市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全市地方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全市地方志工作成绩喜人,硕果累累。其主要成果是:(1)、搜集、积累、整理了1237.5万字的地情资料、专业资料和行业资料;(2)、编写出版了305部(册)专业志和地情书;(3)、出版发行《揭阳县志》、《揭西县志》、《普宁县志》、《榕城区志》4部综合志书,《惠来县志》也已进厂付印,现在正在进行二校;(4)、全市共有38部综合志、专业志、地情书获省级以上的表彰。这些成果,在帮助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认识市情、地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实行科学决策,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等分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向祖籍揭阳或在揭阳工作、生活过的海内外同胞、同志、朋友们,宣传了揭阳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揭阳与海内外各地的联系。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建市以来所有关心我市地方志工作的领导、老同志、专家学者以及海内外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建市以来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为地方志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根据省政府的决定,从今年2月起至2008年12月底止,全省开展第二届新方志编修工作。省地方志办公室还发了《关于开展第二届新方志编修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规定了我市的任务是编修《揭阳市志》、《揭东县志》、《普宁市志》、《惠来县志》和《揭西县志》两级五部综合志书。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谈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盛世修志是世人皆知的名言。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录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以及自然环境等各方面历史变迁、时代变革的地情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国编修地方志的历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历代王朝及各地编修了很多地方志书,留下了大量的志书,并且都是官修的。这些旧志书,对我们当代人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进而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有很大帮助。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并积极倡导修志、用志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新编地方志的倡议。八十年代兴起的新编地方志工作,就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摸清、摸准我们的国情”的思想指导下开展起来的。江泽民同志对修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深刻的论述,他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这个评价和要求是相当高的。朱总理、胡副主席等中央领导最近也先后批示,新世纪要继续加强编修地方志工作。为切实做好修史编志工作,钟启权副省长在全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体会议上也明确地指出: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这样一个优良传统,我们中华民族应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不能让这个优良传统在我们这代人手中间断。希望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上级领导的有关指示,充分认识编修新方志的重要意义,继承和发扬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为编修好我市的新方志作贡献。
二、要明确地方志工作是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地方志有丰富和系统的信息资源,它具有“存史、资政、教化”三大功能。在当今社会,地方志工作与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我们经常提到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行科学决策等,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实际的了解和研究,这个实事或实际主要就是当地的地情和历史。如果主政的同志对当地的历史、地情不了解,不研究,很难想象能够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作出科学的决策来。作为一个领导来说,读志用志是很重要的。韩愈在潮州任职时间不长,史载才不到9个月,但三件事至今对潮汕文化影响甚大,“造桥、治鳄、兴学”为后世传颂,作为潮州刺史,他从当时、当地的地情和历史出发,解决了交通、自然灾害、教育等三大问题,其决策是科学的。现在我们作为一个领导,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躬,学习间接的经验,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和掌握地情和历史,是做好工作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们的党政领导一定要把工作的决策、规划建立在对当地地情和历史的全面掌握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志工作是政府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李铁映同志讲得非常确切:地方志是官修的地情书、国情书,对各级政府来说,修志可以说是你的官职和官责。你是一级政府、一级部门的首长,你就有这样的责任,把地方志工作作为政府的基础性工作,并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
本次编修的志书,主要是记述改革开放以来,各行政区域内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为我们揭阳市来说,主要是要记载建市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艰难创业,奋斗拼搏、开拓进取,各行各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家清楚,建市以来这一时期,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历史时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期,很值得我们大书特书。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我们的各级党政有责任,把这一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记录好、总结好,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多走正道。
三、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保证本次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
江泽民同志说过:“修志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要把修志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事业来抓,并切实抓好。”省政府副秘书长程良洲在全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第二届新方志修志任务是政令,省政府是发了文件的,不是儿戏。各级党政领导必须明确,编修志书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而是一件必须做好的事情。编修地方志工作是政府行为,是在各级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下对地情、国情的全面调查、总结,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政一定要为开展地方志工作创造各种条件,一定要落实国务院领导提出的“一纳入、五到位”要求。具体的说“一纳入”就是要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府的议事日程,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的任务之一,各级政府对地方志工作要有规划,有检查,有总结。“五到位”就是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在这里我提出四点具体要求:
第一、要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全市各级党政和市直各单位,一定要落实好主管领导,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地方志工作的好坏是对领导水平、素质、政绩的一个检验内容。主管领导不是自己去编写,而是要管大事如制定计划、调配人员、提供经费、创造工作条件以及检查、督促等。要采取行政措施,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保证按计划提前完成好本次志书的编写、出版、发行任务。
第二、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要按《揭阳市志》基本编目设置及编写分工,及时成立《揭阳市志》编写小组,确定好联络员,名单及时报市史志办公室。有编修综合志任务的县(市)要按时成立地方志编委会,并认真选聘好主编。各县(市、区)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要继续保留地方志机构,配齐工作人员。非建制区也要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一问题,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做好这件工作。特别是注意挑选素质好的同志负责。
第三、要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按规定,地方志工作的经费,包括志书的编写、出版、发行所需经费都由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统一划拨。各地、各单位要特别重视地方志工作,为地方志工作创造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大家知道史志工作者比较清苦,搞资料、文字工作很繁琐和枯燥,也是默默无闻的。我们各级领导要尽可能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及时提供必要的业务经费,逐步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尽力为他们解决交通工具等实际问题。各地财政资金虽然紧张,节约一点还是可以解决的。要提倡主管领导当好“后勤部长”作为市志编委会主任,我将尽心力当好“后勤部长”。希望县(市、区)的主管领导也要当好“后勤部长”。
第四、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专兼职相结合的地方志工作队伍。各地、各单位按地方志工作要求和编修新志书的需要,配备专职人员和聘请兼职人员。根据省的要求,为了保证第二届志书的质量,要实行修志业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经培训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持证上岗。各县(市、区)要重视编写人员的培训工作,市史办公室要组织好此项工作。同时也要在地方志工作者中提倡和树立敬业精神,地方志干部要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为发展地方志事业,为新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并希望出精品、佳志。
同志们,地方志工作是一项服务当代、惠泽千秋的事业。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再创辉煌,以高质量的新志书,向党和人民汇报,对揭阳的历史有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