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张浦骏
(一九九七年六月)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先导性和外向型的经济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揭阳作为粤东古邑,自然景色秀美,人文景观独特,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对推动揭阳市跨世纪旅游事业和全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资源条件
揭阳市南临浩瀚的南海,北倚连绵起伏的莲花山脉,榕江、练江、隆江穿流其间,是粤东古邑和潮汕文化的发祥地。市区榕城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水上莲花”。市境内气候宜人,拥有闻名遗迹的山海胜景,情韵独特的田园风光,风格迥异的寺庙古迹,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四季不绝的名花佳果,素有“国画之乡”、“小戏之乡”、“水果之乡”之美称,“史”、“岭”、“江”、“海”特色尤为突出,构成了揭阳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史 揭阳是粤东古邑,历史悠久,据记载已有二千余年历史,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蕴含、积聚了丰厚的榕江地域文化,榕江文化是素有“海滨邹鲁”美誉的潮汕文化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著名的有建于宋代、全省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孔庙;有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列粤东三大名刹的双峰寺;有清代名臣、著名藏书家丁日昌的故居和藏书楼;有海内外知名的霖田祖庙、盘龙阁;有著名的黄岐山名胜风景区;还有革命先驱周恩来、彭湃、徐向前、聂荣臻、贺龙、叶挺、刘伯承、郭沫若等莅揭领导革命活动的胜迹,如揭阳学宫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普宁流沙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大南山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师野战医院旧址等,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发展旅游丰富的人文景观,开发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巨大。
岭 揭阳地形复杂,山川交错,山地、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分布。市境西北部和东北部集中了十一座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峰,其中不乏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奇山秀水、山川胜景。市境内的黄岐山、桂竹园岩、桑浦山、马嘶岩、百花尖、广德庵、天竺岩等名山,自然景观秀美,形态独具意趣,都是游览度假之胜地。
江 榕江、练江、隆江三大江贯通市境,三江中以榕江为大、为秀。环绕市区流经汕头入海的榕江是广东省著名深水河,江面开阔,水深波平,沿岸山水交融,田园似锦,重镇云集,民丰物阜,一派生机盎然的南国水乡风光。市区榕城似“葫芦”浮水,其中不乏小桥、流水、人家之意境;每当云淡波平、皓月当空之夜,榕江南北河汇合处炮台双溪嘴出现的“双溪明月”,堪称榜江一大胜境、令人遐想流连,受历代文人墨客推崇。
海 市境内海岸线长82公里,拥有滨海沙滩面积7000多公顷,沙滩洁净细软,是天然的海滨浴场和开展水上运动的理想场所。“赢海楼市”、“海角甘泉”更增添了海之奇、海之胜,其中神泉港金湖堆“海市蜃楼”的神奇幻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罕见的三大“海市蜃楼”景点之一,独具旅游观赏价值。
二、开发优势
(一)区位优势突出。揭阳地处闽、粤、赣陆路交通枢纽,居人口密集的潮汕平原中心,毗邻汕头经济特区和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与梅州、汕尾市接壤。区位优势突出,境内有榕江“黄金水道”、广梅汕铁路、国道206和324线、深汕高速公路、筹建中的潮汕天鹅机场、汕梅高速公路和汕樟高速公路等水陆空交通运输网络。便利的交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同时也为进一步发展大潮汕旅游,开展区域旅游协作,形成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格局创造条件。
(二)资源潜力雄厚。揭阳地处南亚热带,自然条件相当优越,为旅游业发展之理想气候环境。名胜古迹大多数集中于林木茂盛、山清水秀的山区,基本不受环境污染的影响。重点景区和景点占地面积大,旅游空间阔容量较大,沿江和滨海地区普遍具备开发建设大型旅游度假区的环境条件。一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景点的建设,有了新的突破。以揭阳学宫、双峰寺、广德庵、霖田祖庙、侣云寺等为主体的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又有纪念意义的名胜古迹,经过修葺,重焕历史光彩;揭西大洋高尔夫球俱乐部、惠来南海海滨旅游度假区、粤东金海湾植物园俱乐部、揭东金都俱乐部、普宁永华农业观光旅游村等现代化旅游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三)客源市场稳定。揭阳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占本市人口一半以上。由于地缘、亲缘的原因,我市与海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侨胞与内地联系更加密切,每年都有大批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回乡旅游观光,寻根访祖,这是我市比较稳定的境外客源大市场。随着揭阳交通枢纽城市的形成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将引来大批的商务客人,境内客源市场广阔,发展前景乐观。
(四)发展基础具备。揭阳设市以来,针对旅游业发展滞后,行业整体档次差,服务接待功能单一的实际,抓住国家重视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从深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进一步改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不断提高旅游队伍素质,使全市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1996年,全市有星级酒店8家,各类型旅行社17家,直接从业人数3000多人;接待境外旅游者41万多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000多万元,旅游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
三、发展思路
揭阳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揭阳是新建市,旅游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旅游产品品位低,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拳头产品”少,形不成特色。诸多原因,造成揭阳旅游市场“外热内冷,出多入少”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措施,在“游”字上下功夫,创造名牌,创出特色,使揭阳的旅游事业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是发展的前提,也是开发建设的依据和基础。揭阳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缺乏知名度较高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资源规模较小,结构分散,品位偏低,缺乏吸引力。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优势,从有利于塑造揭阳整体形象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制订跨世纪的旅游发展规划。要把修葺现有资源和开发建设新的景区、景点结合起来,在大力修复现有重要文物古迹和重点风景名胜古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开发建设新的景区和景点,目前重点要规划建设好“一线六区”景区、景点(榕江水上游览线、黄岐山风景旅游区、榕城仙桥桂竹园岩游览区、揭东金狮旅游区、揭西大洋旅游度假区、惠来南海海滨浴场度假区、普宁云鹤旅游度假区)。要把原有分散的“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连成“线”,形成“网”,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要把开发旅游资源与加强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强化领导与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开发、利用资源的政策法规,努力克服各自为政、盲目开发的现象。旅游、城建、园林、国土、文化等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统筹安排,合理开发,建立起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发挥资源的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有特色,才有市场。特色是旅游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揭阳旅游资源丰富,但有特色、吸引人的东西不多,必须创造名牌,创出特色,在项目命名、内容选材、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样揭阳的旅游业才能有一个大的发展。形成特色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根据揭阳的实际,重点要在“古今”这两个字上下功夫。揭阳旅外侨胞300多万人,广大侨胞对故土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厚感情,尤其是古迹寺庙,是广大侨胞寻根访祖必到的地方,“古”对侨胞有特别的凝聚力、吸引力,这也是他们回乡观光旅游的原动力,保护好这些古文物,对吸引境外游客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成为老百姓的平常事,建设休闲、舒适的现代化旅游景区、景点是必然的要求,我市新开发建设的几个大型旅游区就突出了各自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呈现出独特的旅游魅力。观光农业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在欧美地区颇为盛行,我国只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潜力巨大。揭阳气候宜人,佳果四季不绝,是发展观光农业的理想地区,要把发展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结合起来,争取创造出具有揭阳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为揭阳旅游业培育新增长点。
(三)多元筹资,加快建设。揭阳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设资金缺乏,投入不足。揭阳是新建市,财力有限,靠财政投入发展旅游业是不现实的。缓解资金紧缺这个矛盾,除了政府适当增加投入外,必须广开门路,多渠道筹资。要抓住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制订旅游业投资优惠措施,鼓励更多资金进入旅游市场;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给予政策优惠或资金支持;积极开展旅游区域协作或横向联合,以资源入股等形式联合开发建设;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多元投资效应,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要充分发挥我市旅外华侨众多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大胆、有效利用外资发展旅游业,要通过宣传侨资成功开发建设揭西大洋高尔夫球俱乐部、惠来南海海滨旅游度假区、粤东金海湾植物园俱乐部等例子,鼓励、吸引更多外资投资旅游业。通过多元筹资,促进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加快揭阳市旅游事业的发展步伐。
(四)依法管理,培育市场。切实加强旅游业管理,是培育旅游市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旅游市场仍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一些著名的景区、景点缺乏必要的服务配套设施,如肇迹于隋、灵显于唐、受封于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霖田祖庙(三山国王庙)在海内外知名度很高,每年都有大批的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前来游览观光,因管理跟不上,丰富的资源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旅游市场违规经营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依法管理,一手抓队伍建设。要按照旅游业的政策法规,认真清理整顿旅游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依法治“旅”,依法兴旅;同时通过加强宣传促销,提高人们对旅游业的认识,培育良好的旅游市场,营造出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要切实抓好旅游队伍的建设,下功夫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旅游队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协作,共促发展。潮汕四市(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同属潮汕平原,同吃潮州菜,同饮工夫茶,同看潮州戏,历史悠久,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潮汕地区文化、经济、交通联系密切,共同构成了以山海风光、潮人文化、宗教寺庙等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民风民俗为特色的粤东旅游区,这为整体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看,潮汕各市携手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大潮汕旅游区,实现旅游规模经营,是潮汕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树立大旅游观念,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作,潮汕旅游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同时也必将推动揭阳市旅游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