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市长 陈喜臣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日)
同志们:
揭阳建市以来,我们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每年都召开一次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通过分析形势,总结经验,大家达成共识,上下齐抓共管,使我市乡镇企业年年都有大的发展,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24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20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奋斗目标,这是大家辛勤努力的结果。这次又召开规模较大的会议,把各县(市、区)、乡镇的党委书记都请来,主要是总结建市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经验,部署今年以及“九五”期间的工作,共商乡镇企业的发展大计。会上有10多个单位做了发言,介绍做法,交流经验;杨俊桓同志根据当前的形势,对我市乡镇企业如何抓谈了很好的意见,我表示同意。希望同志们回去以后,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认真抓落实,力争我市今年以至“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再上新水平,上新台阶。现在,我讲四点意见。
一、乡镇企业要实行联合,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道路
我市乡镇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市在“九五”期间以及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增长点。发展乡镇企业,是支持农业,服务农业的需要;是发展集体经济,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的需要;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我市各级党政对此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也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建市几年来,我市乡镇企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市乡镇企业还有许多薄弱环节,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龙头企业少,拳头产品少,总体经济实力薄弱。这种状况,除了我市原有工业基础差外,主要是我们在组织引导方面做得不够,放手有余,引导不足。为什么这样讲呢?从几年来的实践看,群众发展的积极性是高的,三年多的时间,乡镇企业数量已达5万多家,工业总产值三年翻两番,去年仍保持强劲发展的势头,涌现了2个超50亿元的县(市),3个超10亿元的镇,一百多家超千万元的企业,各地都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产业或产品。但各级党政在指导发展中,如何以超前的眼光,掌握市场动向,引导企业实行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实行集约经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这方面做得不够。所以,我们的企业集团少,名牌产品少,竞争力不强。我们都知道,珠江三角洲有的乡镇企业如“美的”集团、“科龙”集团等,一年产值就是几十个亿,相当于我们一个县的总量,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要改变我市乡镇企业目前存在的这种弱势结构,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引导,鼓励联合,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这是乡镇企业增创新优势、加快发展步伐的必然要求。
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道路,首先要发挥行业优势,依托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组建一批企业集团。我市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已形成一定的行业优势,如地都、炮台的石板,阳美的玉器,淡浦的塑料,天阳、大立的模具,泰和、曙光的电缆,华湖的渔网,仙桥的轧钢,振兴的玩具,里湖的凉果,棉湖的电线电器等行业,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未能形成规模效益。为此,各地要把组建企业集团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要坚持大中小并举,以大为“龙头”,每个县(市、区)或镇都要注意抓好一个或几个大的企业集团,以此带动和促进其他企业的发展。企业集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经济成份构成。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企业集团进行引导和支持。要把发展企业集团工作与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抓,力争至“九五”期末组建20个有经济实力的,集工贸、进出口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其次是要发挥区域优势,创办一批专业镇、专业村。我市目前已形成一批拥有若干支柱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各业配套、自成一体的镇、村区域组织模式,并正在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践证明,哪里某一产品生产规模大、数量多,在市场的影响就大,客户也就来了,那里的市场就活,信息就灵通,象流沙的服装、里湖的凉果,淡浦的塑料鞋业,东兴的不锈钢业等专业镇、专业村,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各级政府要认真分析当地的资源和区域优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对有发展前景并已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镇、村,要引导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专业化水平,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集约化水平。专业村、镇要尽可能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特别要重视引进新的先进技术成果,开发新的产品。今年4月1日以后,国家将降低进口关税总税率的30%,这给乡镇企业引进技术、设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要加强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很重要。现在一些乡镇企业产品质量低,销不出去,效益不好,根本原因是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包括劳动岗位责任制、生产成本核算规范化的营销制度、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企业内部分配等问题,都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一套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各地、各级领导都要把这个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上到下行动起来,选拔和培养管理人才,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组织专门力量订措施、抓落实,帮助和指导乡镇企业加强和健全管理。要把提高乡镇企业的素质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我市乡镇企业能否继续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企业终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二、实施“名牌战略”,努力创造一批名牌产品
“牌子竞争”是市场竞争、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侧面。从市场竞争的规律来看,市场竞争往往是通过牌子来实现的。人们说,“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质量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是一个链条,它从市场引伸到企业内部,这条链条大家都已达成共识。还有另一条链条:“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就是质量竞争——质量竞争常常是通过牌子来实现的”。这个链条是从市场到企业,又从企业到市场。但这条链条至今还被人们所忽视,人们普遍缺乏名牌意识,缺乏知识产权观念,很多企业至今还不懂得牌子的重要,不懂得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不懂得利用牌子进行市场竞争,不研究利用牌子来积累无形资产。这既是一个薄弱环节,又是我们要研究和加强的工作重点。前段时间我看到报纸、电视报道了海南椰岛公司生产的一种酒叫鹿龟酒,美国人出价3亿元要买鹿龟酒这个牌子,这说明了名牌的价值,我们市如果能搞它几个这样的名牌,我想值多少钱大家都明白。要充分认识实施名牌战略在市场竞争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明确在世纪之交的未来15年,我国面临着体制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双重任务。而实施名牌战略正是改革和发展的结合部,抓住名牌必将有力地促进这两个转变。
从微观上看,企业要搞名牌,必然要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并积累这个主体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实力和信誉。企业要搞名牌,必然把市场、质量、技改、效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就促使企业从外延转换到质量效益型,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
从宏观上看,名牌企业的发展必然导致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的重组优化。从而大大提高整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集约、质量、技改、效益,这些是我们多年追求的东西,实际上只有通过名牌才能够把他们结合起来。从更大范围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企业的微观搞活的结合,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都可以通过名牌战略的实施加以实现。
建市以来,我们在创造与发展名牌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已涌现了诸如鹏运衬衫、时舒格牌西装、天阳模具、普讯牌电缆、佳宝牌床垫等一批名牌产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拓展了一定的市场,但名牌产品的数量还太少,影响力还不大。今年以至“九五”期间,要把发展名牌产品作为工作的重点,努力创出一大批在市场上“卖得贵”、“卖得多”、“卖得快”的名牌产品。要突出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要确立名牌意识。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宣传,使实施名牌战略的意义家喻户晓,形成人人讲名牌的舆论氛围。这不是说消费绝对要讲名牌,而是指生产领域要讲质量、讲形象的名牌观念,使生产者认识名牌有可贵的无形价值,人人维护企业利益,爱护企业信誉,自觉抵制生产伪劣、假冒商品行为,自觉争创名牌。二是要靠规模优势创名牌。各级政府要认真分析资源优势,选好骨干项目,做好发展规划。发挥现有产品和资源优势,通过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手段和人才,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出技术含量高,有竞争力的高档次产品,形成强大的规模优势,争创有揭阳特色的名牌。三是要靠优质产品创名牌。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改进工艺,加强检测监督,积极运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优质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尽快形成名牌产品。四是要靠灵活销售创名牌。积极参加各种产品交易会、订货会,举行质量座谈会、展销订货会等各种销售活动,争取到大中城市有名气的商场设销售柜台,提高产品知名度。五是要靠产品宣传创名牌。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介,把好产品打出去。各级政府在实施名牌战略中,要积极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在宏观环境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对重点项目和产品要重点培植,在财政、信贷和政策导向上给予倾斜。同时,要广泛开展打假活动,压邪气、树正气,为名牌产品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力争“九五”期间我市名牌产品有新的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三、大力发展镇、村集体企业
镇、村集体企业的经济总量占乡镇企业60%以上,是主导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镇、村企业的发展,转动了镇、村两级企业这两个轮子就推动了乡镇企业全局的发展。我市镇、村两级集体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数量。但我市乡镇企业主要是集中在交通方便的几个大的镇里面,发展很不平衡。广大的山区、边远镇、村集体企业还比较少,在乡镇企业总量中占的比重低,这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又一薄弱环节。有的边远、山区镇连年赤字,有些村干部的工资无法发放,甚至连电话费都交不起,日子难度,十分可怜。我在去年七月份的会议上讲,想不通怎么会这样。一个镇也好,一个村也好,是一级政权,我们有权力,权力虽不那么大,但是在你的辖区内,你有调控能力,经济发展的决策权、服务主动权在手中,比喻交通、能源、供水、土地等,只要你出于公心,想要发展,门路、渠道总比普通群众多。昨天东山区东兴办事处的发言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东兴街道办是1994年7月份才成立的,原有的集体企业很少,但办事处的领导思想明确,有雄心壮志,在鼓励群众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街道、村办集体企业。一年多的时间,镇、村集体企业就增至43家,产值一年增长20倍,实现利润1500万元,一个小小办事处,在短短的时间里,能抓住机遇,实现大的跨越,不简单。他们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壮大集体经济的经验值得推广。作为一级政权,若是无法发展自身经济,老是叫苦连天,怨天怨地,怎么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呢。群众谁能听你的呢?究其原因,我看首先是认识问题,对发展乡镇企业存在狭隘的认识,片面认为只有工业生产才是乡镇企业,思想没有超出纯工业的框子。其次是方法和事业心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事业心不强,得过且过,存在短期行为,这些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干部,组织派你管辖一个区域,重任在肩,应该尽职尽力,为党工作,为群众谋利益,才合乎情理。谢非书记在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已把发展乡镇企业提到“关系到农村政权建设”的高度,希望大家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发展镇、村集体企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第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形式大力发展镇、村集体企业。不要以为一提集体企业就一定要集体出钱、出人去办,要从实际出发,集体有资力、有人才就自己独自办,合资、合股、合作、承包都可探索,只要集体经济能够发展壮大,应不拘一格地发展。第二,要突破纯办工业企业的框子,一、二、三产业齐上。眼睛不要老盯在工业企业上,“三高”农业,农产品的深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能源、信息、服务等行业都可办。只要拓宽思路,发展的渠道是宽广的,只要认真去办,是有作为的。集体经济发展了,党政在群众中的威望也就随之提高,这样,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
四、要切实加强对乡镇企业的领导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市工业的主体,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农村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希望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如果不引起领导的重视,不摆上重要的位置,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是不可能做好的。因此,各级领导都应当把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组建企业集团,争创名牌产品,作为今年以至“九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
前段,我们在开展乡镇企业“亿元冲线”活动中,各地在加强领导方面已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如抓重镇大村、龙头骨干,抓后进地区发展,实行平原与山区挂钩,实行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制度,实行乡镇企业实绩与领导政绩挂钩等做法,都很好,有效地推动了我市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发展还不平衡。对“九五”期间的发展,各地要认真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的工作方针,切实解决在加快发展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使“九五”期间的各项工作指标落到实处。
关于乡镇企业管理机构设置问题,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将原市乡镇企业发展总公司改为行政管理局,各县(市、区)也要参照市的做法,只准加强,不许削弱,保留或设置乡镇企业管理局,并要健全乡镇一级的企业管理办公室。因为一个这么大的行业,线长面广,管理任务繁重,没有管理机构是不行的。同时,也要求乡镇企业系统的同志,要振奋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扎实工作。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根据新时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当好各级党政的参谋。
我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对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进一步达成共识,上下步调一致,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使我市乡镇企业“九五”期间能够实现新的跨越,跃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