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揭阳人才周” | 近悦远来聚英才,筑梦揭阳正当时
来源:揭阳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25 10:26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三江大地,活力奔涌;海滨邹鲁,求贤若渴。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重大人才项目为牵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力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稳步增长,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一支快速增长、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正在三江大地加速集结。

  在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澎湃浪潮中,我市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前所未有的揽才诚意,上演着一场人与城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精彩篇章。


  精准引才,打造近悦远来“强磁场”


  今年下半年,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走进全国100多所高校,再现“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的生动场景。其中,由我市承办的兰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专场招聘会中,组织全省600多家优质用人单位携1.08万个岗位现场揽才。尤为亮眼的是,我市一次性拿出34家市直事业单位的134个编制岗位,专门用于招聘博硕士研究生,以“真编制、好岗位”的十足诚意,向广大青年才俊抛出“橄榄枝”,展现了揭阳海纳百川的引才胸襟。

  这场跨越山河的招才引智盛会,是我市广纳四方贤才的一个生动缩影。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我市擘画出以“绿色石化”和“海洋经济”为双核引擎、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发展新蓝图。

  产业发展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我市动态修订发布《揭阳市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围绕绿色石化和海洋经济两大核心产业集群,靶向引进专家团队32个、创新创业团队24个、博士博士后60多名,认定领军人才28名,引育省级首席技师1人、急需紧缺人才200多名、经营管理人才近200名,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近3500名。这种“按需点单、精准上菜”的引才模式,确保了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以刚柔并济的引才策略,我市构筑起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集聚“强磁场”:近五年来,持之以恒组织实施博硕士专项招聘,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招才引智,全市新引进博硕士研究生超1700名,推动博硕士人才数量实现倍增。新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093名,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8000多名,巧妙借助“外脑”为城市发展赋能。同时,我市大力动员揭籍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超10000名学子响应号召,为家乡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建强平台,构筑人才发展“大舞台”


  人才发展,平台至关重要。我市不遗余力打造各类平台,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突出“补短板、强基础、建平台”,我市高水平推动揭阳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推动揭阳技师学院提质升级、榕江实验室挂牌运作,延伸打造创新研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链接全市企事业单位“两站一基地”。

  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实验室1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7所、企业技术中心11个,博士、博士后工作站66家,市级科研平台超500家,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创业舞台。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对新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扶持资金,在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项目中探索设立“揭榜挂帅”专题,已支持项目2个,有效推动科研攻关与人才引进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全省率先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举办2024年揭阳市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对接会和成果展,集中展示知名高校、科研院所219项科技成果,促成签约合作项目11个。


  系统育才,打造人才成长“孵化器”


  引进与培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我市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积极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区域优势产业,我市支持引导各县(市、区)培育延伸产业人才链,推动产业人才聚县。培育各类玉雕人才约1.4万人,夯实玉文化产业根基。搭建电商直播基地,培育孵化“中国淘宝村”181个、“中国淘宝镇”38个,带动电商从业人员超60万人,推动揭阳快递业务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民生领域,我市统筹市县事业编制设立“人才专项编制储备池”,支持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期间引育教育急需紧缺人才6730名、卫生急需紧缺人才5741名,教育卫生系统高级职称整体数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50%以上。

  在乡村振兴一线,我市深入实施“头雁提升、群雁建强、雏雁培育”三项计划,选优配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注重在本乡本土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挖掘培养后备干部,已入库5596名。优化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各类乡村实用人才超18万人次,新评定乡村工匠189人,技能人才总量突破55万人。

  在文化领域,我市将英歌、青狮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纳入市管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设立大师工作室,开办技能培训班,培育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同时,我市启动实施覆盖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与技能、乡村振兴、文化艺术5大领域的“榕江人才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选拔1000名拔尖人才,并于2024年评选出首批200名“榕江人才”,树立了本土人才标杆,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奋斗热情。

  此外,我市以“产业人才强县”“紧缺人才聚县”“乡土人才兴县”“专业人才扶县”四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启航计划”。完成全省第一个人才驿站专家线上服务平台,入库各类专家人才5万多名,服务企事业单位822家次,服务时长超4000小时,将专家资源通过信息化方式延伸至基层一线,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筑巢留凤,营造爱才留才“幸福城”


  人才引进来,最终还是要落到“留得住”上。我市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每年筹措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培养、激励高层次人才和保障重大人才项目实施。

  我市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着力优化就业创业、安居保障、配偶安置、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人才服务保障,推动全市建成“1个市级+8个县级+60个镇级”人才驿站服务平台,形成网状分布、覆盖全市的人才平台体系,完善“两库一平台”信息建设,推动人才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指尖办理”,提升广大人才在揭就业创业服务体验,努力让各类人才在揭阳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专心发展。

  从2022年开始,我市连续举办“揭阳人才周”活动,打造“才聚三江 智汇揭阳”人才工作品牌,以最高规格、最高礼遇、最大诚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揭阳、支持揭阳、建设揭阳的各类优秀人才致敬。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的揭阳,正以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蓬勃发展的产业态势、持续提升的城市品质和真心实意的人才政策,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热土。面向未来,我市将继续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让更多“千里马”在三江大地上竞相奔腾,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揭阳新篇章。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