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人民政府

www.jieyang.gov.cn

古韵新村枫正美
来源:揭阳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01 09:33:05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古韵犹存的枫美村,现已成为现代美丽新农村。

  □许小鸣 文/林碧鸿 摄

  枫美,一个富有诗意的潮汕古村,坐落在桑浦山下金狮湾处。成片的明清建筑使它在一个历史痕迹匮乏的时代身价倍增。枫美村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国道G206线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成就了它古今的繁荣。

  枫美村位于空港经济区地都镇,地处榕江下游,接近入海口。古时依靠水路运输的时候,地处入海口处无异于镇守了榕江黄金水道的隘口,因此,潮汕地区有顺口溜“日上邹堂郑,日落钱坑寨”,可见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是何等得天独厚。

  枫美村以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泥路把村子分成南北两半,北边是古寨,古寨前面有成串的池塘。这一串池塘原本是一条大溪,同样通往榕江,至民国初期,出海回来的船只尚可停靠在这里,船上的人上岸回家,过往船只在溪上过夜,古寨上的人家可以欣赏那“倚门观渔火,隔窗闻桨声”的景致。可惜这种美丽的水乡风貌并没有图文可以供后人查阅,只是当地的长者从父辈中口口相传而来。只是大溪后来变成一串池塘却是有据可查,上世纪50年代经济建设,将这条已经被房屋包围成村庄内河的大水沟截成段,变成池塘养鱼,慢慢地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原本流畅的河道变成一串珍珠项链一样悬挂在古寨的前方。古寨在池塘的北边,依山而建,传统的潮汕老屋一座连着一座,错落有致地偎依在山坡,高低并不突兀,却能呈现层次美。

  已被列为揭阳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沙池尾古民居群,在落日的金光下深灰色的屋顶被染出微黄,与背后的桑浦山深色的绿相托,呈现实物版的黄宾虹山水画作。纯笃公墓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作为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并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此,该村著名的古建筑还有风月楼、龙波书屋、腾辉公祠等,它们作为枫美历史的痕迹见证,素来为许多文艺人士所喜爱。尤其美术家、摄影家到这里写生创作、摄影传播,各种直观的艺术手段使它在邹堂各乡中出落成与众不同的佼佼者。

  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的沙池尾古民居群就是“栏杆厅”和右边的书斋“德邻居”,以及不远处的一座“纯笃公祠”,据说这些建筑都建造于清康雍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纯笃公祠”是枫美郑氏为纪念郑文海而建。郑文海号纯笃,善综家政,利物济人,倾囊不吝。因为他慷慨斥资带头改良在邹堂南面的一大片榕江冲积滩涂咸田,让咸田变成良田,并成为邹堂的粮仓,为这个潮汕望族从此以后得以兴隆发达提供了丰硕的物质基础。直到今天,这片良田仍然大约占据地都镇现有4万亩水田的1/3,仍然是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口粮袋子,可见其意义与影响的深远。

  近年来,枫美作为一个古村落,它同时被乡土文化人描写得就如滚瓜一样,大家也都不会不知道了。十年前,我也曾经应当地知名学者郑智勇先生邀请到过枫美,并为枫美量身定制了两篇文章《枫美神韵》和《一个人和一种文化》。那时,枫美的村委会墙上悬挂着一张全村规划图,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郑旭深带我们绕了村子一圈,村前屋后的主干道边上栽种的枫树刚刚成活,只有膝盖那么高。今年2月末,我再一次到枫美村公干,现任书记郑泳东带着我参观了全村,路边的枫树已经一人多高,完全成林了。古寨前面的池塘,从山沟上引下的水直接注入,一池连着一池,从上往下,使这串池塘保持活水。注入了活水的池塘一片清新,池塘除了养鱼,还种了莲花,早春二月,露出水面的莲叶小小的就像铜钱那么大,随着轻轻的水波荡漾摇曳。池塘四周垒砌石栏,建起亭台,成为老人闲坐消遣的好去处。想想到了六月,满池荷花,一池连着一池,红的粉的白的,赶眼儿而来,杨万里诗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不用去杭州西湖找了,到枫美看看就够。

  走进村委会,与村委会连成一片的乡村舞台是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历史的痕迹仍然可以透过墙上的字迹和时代图案来辨认,但它比我十年前看到的更新了,外边的墙都粉刷了,与前面鲜艳的操场融为一体。旧貌新颜,揭示时间推移之后的某些丝丝缕缕的联系若隐若现。

  然而,枫美村最有价值的是十年建设一张图,精神十分可嘉,画蓝图容易,推进建设更难,而枫美做到了。十年来,他们前仆后继,按照当年专业人士为村庄所做的整体规划图建设,积极推进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对村庄的建设保持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进行,首期规划修缮已基本完成。如今,环绕村庄的水泥道两旁都种满了枫树,绿叶婆娑。枫美村成为更加名副其实的“枫美”村。枫美更美了,并在今年初获得广东省美丽乡村的荣誉称号。

  枫美的今天可以给人带来启发,十年来的建设成就缘于当地党政干部对文化人和文化的尊重,一个地方因为有了文化人对文化的挖掘累积,慢慢地厚重起来,弥漫着书香气息的地方才会变得钟灵毓秀,才会有人文教化。一个地方的生命力源于文化,没有文化的注入再美的风景也是空洞的。人文便是一番水土,这个以养殖业、加工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都镇第二大村,早在2009年,村集体收入就达200万元,人均纯收入5321元。但他们一直在致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希望能够凝聚民心,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一个有文化的美丽乡村。

  (编辑:孙儿君)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揭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