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好住建故事、传递住建声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微信公众号新开设了“住建之声”栏目,往后将会定期更新与住建相关话题内容,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市住建动态。"
▶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本期「住建之声」
第八十五期:住建之声 | 人工挖孔桩工程:控风险,保安全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傍晚好,欢迎走进揭阳住建。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严重缺陷清单(试行)》,为施工单位编制各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指明了具体方向。人工挖孔桩工程常用作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低区域的建筑基础,具有造价相对较低、施工设备简单、能直观判断地质情况等优点,但由于是井下作业,作业空间狭小且环境复杂,施工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其施工流程的把控和安全措施的落实至关重要。
那么,在人工挖孔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应该具备哪些措施才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确保人工挖孔桩顺利成桩并达到设计要求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在施工工序方面,混凝土护壁是重中之重,若缺失这一环节,孔壁土体将直接暴露。随着挖孔深度增加,土体受扰动,极易坍塌。正常施工时,每挖一节,就要及时支模浇筑混凝土护壁,护壁厚度、强度需经计算确定,且上下节护壁间要有可靠连接,形成稳固支撑体系,抵御土体侧压力,防止孔壁垮塌。
当开挖范围内有易塌方地层时,若无防塌方措施,施工风险将呈指数级上升。针对此类情况,要提前勘察地质,精准识别易塌方土层位置与特性。比如遇到砂层,可采用钢护筒跟进支护,随挖随下护筒,护筒与孔壁间用黏土填实,隔绝流砂涌入;若为软弱淤泥层,可先对土体进行加固,如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提升土体强度后再行开挖,为挖孔作业筑牢安全屏障。
孔底扩孔部位是应力集中区,若无防塌落措施,扩孔成型困难且易引发上部土体塌陷。施工前需依据桩设计承载要求精确规划扩孔尺寸,扩孔时采用间隔跳挖方式,减少土体扰动。同时,可在扩孔壁面铺设钢筋网片并喷射混凝土,增强扩孔部位的稳定性,确保后续桩身混凝土浇筑质量。
物体打击是人工挖孔桩施工频发事故类型。井口周边物料杂乱、吊运物料时容器不封闭、井内人员未佩戴安全帽等,都可能引发大祸。井口应设置防护围栏,高度不低于 1.2 米,围栏间隙不大于 15 厘米,防止物件坠入;物料吊运要采用合格吊具,吊运过程中井内严禁站人,吊斗升降设专人指挥,物料装载不得超出吊斗上口,且要用安全网兜底,杜绝落物风险;井下作业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安全帽,系紧下颌带,全方位防护头部安全。
相邻挖孔桩施工时,若无合理的挖孔和灌注混凝土间隔施工工序安排,易造成土体相互扰动,引发连锁塌方。相邻桩间距较小时,应遵循间隔开挖原则,待先施工桩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为设计强度 70%以上),再开挖相邻桩,避免桩间土体失稳;多桩同时施工时,还要合理规划开挖顺序,由内向外、对称间隔进行,维持土体整体平衡。
在专项施工方案审核、审查、专家论证等环节,方案存在上述严重缺陷的,其审核、审查和专家论证应不予通过;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环节,方案存在严重缺陷的,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这意味着一旦施工方案在前期把关不严,带着漏洞进入实施阶段,极易引发群死群伤、工程损毁等不可挽回的后果。各参建方务必高度重视,施工单位精细编制方案,监理单位严格审查,专家严谨论证,确保人工挖孔桩工程每一步都在安全、规范轨道上推进,为建筑根基筑牢安全防线。
本期“住建之声”到此结束,大家有想要深入了解的住建话题可以私信我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