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片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创办于 2020 年,现有学生4190人。学校系由普宁市人民政府、华南师范大学和普宁市星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三方勠力创办的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共斥资八亿多人民币。
学校总占地面积305亩,除设备先进的教室外,高标准配置多功能阶梯教室2间,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5间,创客实验室2间,多媒体教室6间,音乐教室6间,美术工作室5间,书法教室2间,以及师生宿舍楼、食堂、400米环形跑道、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等。
3年来,学校秉承华南师大附中“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奋力开启教育新征程。今年揭阳市中考成绩放榜,学校取得优异成绩:203人参加中考,上重点高中线20人,上优质高中线102人;与起点成绩比较,重点线人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强,提升效果全市第一,总分平均分、各学科平均分均领先全市,创造多项第一;各学科高分、满分人数及比率更是领先全市。另外,在2023年普宁市期末统考中,七年级、八年级“双创第一”,夺得总分平均分等11项全市公办学校第一名。
办学以来,学校取得累累硕果。获评“少年讲书人”全国十家5A级社团之一,获评“绿美校园”示范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消防操、红色经典诵读、手势舞、大课间、轮滑等比赛夺得普宁市一等奖、冠军、优秀组织奖。在2023年揭阳市第十七届机器人比赛中,学校两支代表队均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夺得一等奖,并代表揭阳市参加省赛。参加2023年普宁市初中教学能力大赛,6位老师获一等奖,4位老师获二等奖。团总支、少先队获评“揭阳市五四红旗团(总)支部”等殊荣。
美术课堂。
潮汕文化习俗工作坊。
剪纸课堂。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用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熏陶师生,使校园成为理想的育人场所。图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风貌。林洁松 摄
潮汕位于广东省东部,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一个融合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思想文化的宝地。在普宁有这么一所学校,以“启智润心,多元发展”为办学思路,以“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为教学理念,设立剪纸、潮汕文化习俗、衍纸、书法、古筝、合唱、少年讲书人等7大工作坊,推出33门综合实践课程,举办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等“四大节”,将学校精神与美育活动相结合,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这所学校就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以下简称“普宁华附”)。
创办以来,普宁华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全面努力打造符合办学历史、体现历史要求、展示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具有传承性、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努力将向上向善、刚健朴实、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融入校园日常。
凝聚校园精神,引领学校奋进向前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普宁华附根据办学实际和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提炼出“德才兼优,启智润心,知行合一,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并通过长期积淀成为学校精神,引领学校发展。
为进一步将学校精神凝聚为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普宁华附物化设计校训、校歌、校徽、校服等学校形象标识,还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学校形象策划并广泛征集意见,推出学校卡通形象,编辑校报、校刊,制作、美化各类指示牌,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学校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教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普宁华附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教师专业阅读和校本培训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该校结合读书节,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阅读专业书籍,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开展以“教师教学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评选普宁华附名师,引领学校校本培训和教科研工作;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教学实践;落实学校教研组制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从“精彩回顾、弥补追述、教育摘录、教学随想”四个方面,让大家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该校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目前,该校形成了“为人为学,尚诚崇和”的校风,“明德乐业,精研精进”的教风,“善学善行,勤思好问”的学风。
绿色优美校园,浸润学子美好心灵
校园的环境建设既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学校个性的体现,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式、高品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普宁华附本着“追求高品位,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注重场地设施和校园环境的教育性,从整体和长远考虑对校园进行改造规划,适当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景点,用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引导和熏陶师生,使校园成为理想的育人场所。
漫步在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里,只见整洁的校道两侧,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伴随着课前校园音响系统播放的轻音乐,人处其中便得到极大的美的享受。创校以来,普宁华附特别注重育人环境的优化,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养护,并开展“绿色行动”,由班级认领绿地,在绿地上设置富有艺术性和教育性的标语,成立“护绿”学生社团,定期开展绿色教育、环境保护活动,真正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打造了以桂花、状元红为主的“状元林”,围绕运动场周围栽种桂花树,最终构成“花中之校、校中之花”的学校文化绿化特色,同时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节约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努力创建普宁市“绿美学校”。在此基础上,该校根据实际对办公室、教室、功能室等环境进行布置打造,比如,班级教室的布置兼顾共性与个性,在各班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使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各办公室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认真布置,营造了浓厚的办公室文化氛围,学校还根据具体标准评选“先进办公室”;该校的队室及其他功能教室的文化环境建设则在文化性、艺术性、教育性等方面上做文章,于无声中浸润着学子。
特色校园活动,培养知行合一学生
18000平方米的大型足球场上,健步奔走的足球队员们你追我赶,来回攻防,熟练地展示着控球技艺;剪纸工作坊里,一张张彩纸在师生们的巧手下演化成一幅幅构思新颖、剪工细致、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衍纸展区里,色彩明艳、形状各异的衍纸作品,让人目不暇接……普宁华附以“德才兼优,启智润心,知行合一,多元发展”为办学理念,以7大工作坊、4大节、33门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构建起学校特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据了解,普宁华附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活动,通过活动强化校园文化精神。该校的剪纸、潮汕文化习俗、衍纸、书法、古筝、合唱、少年讲书人等7大工作坊,是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阵地,学生在潮汕文化的熏陶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了热爱家乡、祖国之情。同时,通过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等“四大节”,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化发展,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上学期开学伊始,该校33门综合实践课顺利开课,课程内容涵盖了艺术品鉴、科学探索、文史研究、语言训练、体育竞技、自然拓展等多个领域。课程开设后,该校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课,走班上课。该校通过“多元课堂”,启师生之“智”,润师生之“心”,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创设多元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技术创新。此外,该校还举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使学生心理阳光起来;举办“明星少年”“文明小卫士”“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五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发放徽章,评价激励孩子,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组建读书社、广播站、舞蹈社等学生社团,让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强化学科渗透,做到绿色教育、科技科普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活动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绿色行动“五个一”活动,即环保文章读一读,环境污染看一看,环保小报办一办,绿色行动做一做,环境之星评一评等,营造浓厚的绿色教育氛围。同时,为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该校推进“书香童年”计划,积极创建“书香校园”,通过举办读书节、经典诗文诵读、创建“书香班级”活动等,引领师生快乐阅读,让学生在经典中茁壮成长,让教师的知识、能力、人格在专业阅读中提高、升华。
在打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普宁华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广阔的校园文化发展之路。该校表示,将以“办成普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学校”为目标,坚持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关怀并驱,以多元发展的思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把手说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楚龙:
把“想得到的美丽”变成“看得见的风景”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想得到的美丽”变成“看得见的风景”,再转化为“走得到的景点”。
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质量意识是学校的头等大事,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选择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对学校管理智慧的挑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培养具有个性与创造力的接班人,这就要求学校有一个可以期待的、具有共性的培养标准和办学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师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环节。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夯实学校“理念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内涵。以“德才兼优,启智润心,知行合一,多元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守正创新,美美与共”为校训,引导学生全面多元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十分重视精神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建设。学校精神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因此我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统一学校各种形象标识,让师生受到学校精神的熏陶和激励,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园的环境建设是育人的基础工程。我校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场地设施和校园环境的教育性,按照“高起点”的建设思路,不断搞好“绿美校园”的建设。在制度文化建设上,修订、完善、补充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一个凸显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学、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员管理、自主管理。在行为文化建设上,学校每学年举办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四大节”活动,并融入英歌舞、潮汕传统文化等地方特色,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同心协力,才能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我们将继续以“百年名校,百年荣耀”来引领、激励师生,进一步充实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丰富“四大节日”的内涵,推动学校实现多层次、立体化发展,力争将普宁华附打造成为师资雄厚、理念先进、文化鲜明、业绩卓著的粤东一流学校。
图片除署名外,由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