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投入1500多万元全面提升村办中学和小学的设施设备水平,建设村幼儿园;今年又计划投入1600多万元为村办中学新建1幢教学楼和1幢宿舍楼;短短10年时间将一所乡村中学办成远近闻名的中学,邻近乡镇群众争相把孩子送到葵坑中学来读书……这是普宁市高埔镇葵坑村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写照。
葵坑村历来把教育作为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加大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的同时,着力实施人才战略,抓好“强师兴教”工程,不断提升该村教育水平,奏响了南阳山区教育发展新强音。
聚沙成塔
发动乡贤捐资兴教
挖掘机巨臂挥舞,掘起一铲铲的泥土;推土机轰鸣不停,将较高处 的土方推至低处,平整场地……这是记者近日在葵坑中学新教学楼、宿舍楼建设工地看到的繁忙施工景象。
“由于教育优质资源有意无意向城镇倾斜的原因,许多山区、农村学校走向没落已是众所周知。但我们就是要‘逆水行舟’,大力兴教,为南阳山区孩子燃起与大城市里的孩子接受同等优质教育的希望。”曾在部队服过兵役的葵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贯忠说话铿锵有力。
据介绍,葵坑村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连年来都多方筹资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自高铺镇开展教育创强工作以来,为改善教育基础设施,葵坑村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该村教育创强的资金倾斜和扶持,同时利用该村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广泛发动村民、乡贤和社会各界踊跃捐资兴教。近2年来,该村先后筹集资金1500多万元,用于葵坑中学新建1栋教学楼和1栋学生宿舍楼、葵坑小学软硬件设施提升以及村幼儿园建设等工程,有效解决了葵坑村及邻近乡村孩子的入学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规范化建设。
“除了上级的教育投入,我们村学校扩建升级的大部分资金是由乡贤捐赠的。许多乡贤从这片大山里走出去,他们搏击商海、进军实业,进行艰苦奋斗的创业。从大山里走出去,他们经历的苦难也许比别人多得多,但是,当他们一旦有所建树时,他们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没有忘记关心一代代农家子弟成长的家乡教育。”郑贯忠说,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广大乡贤以及邻近乡镇的社会贤达都踊跃捐款支持该村改善教育环境,其中郑福均、郑瑞钦、郑文健、郑云南以及黄汉清、谢庭贵、温金传等乡贤,捐款少的十几万元,多的达100多万元。
善教乐学
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走进葵坑中学大门,雄伟的教学大楼,漂亮的学生宿舍楼,干净整洁的跑道,宽阔的运动场,校园里绿树成阴、花团锦簇……整个校园处处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
“这几年在村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老师、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师们能够更好地将心思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加高了。”在葵坑中学任教多年的教师郑志帆见证了学校这些年的改变。“学校变漂亮了,我们的学习环境比以前更好了,感谢葵坑村的乡亲们,是他们让我们拥有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校园。”在该校就读的一位女同学表示,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在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葵坑村及其邻近乡村孩子入学难问题的同时,该村大力抓好“强师兴教”工程,高水准实施人才战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响应高埔镇委、镇政府的号召,及时成立教育促进会,实行奖教奖学制度,大大提高了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办学10年来,我们学校学生人数从当初的600多名扩招至1800多名。”葵坑中学校长郑健龙感慨地说,连年来,学校中考成绩斐然。“2011年我们学校中考成绩列普宁市前5000名的只有8人,2014年达到了35名,3年内这一数字增长了3倍多。今年又有106名学生考上普宁市重点高中,学校荣膺‘普宁市中考成绩优秀单位’称号。”郑健龙说,学校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更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葵坑村广大党员干部的团结奋进、实干拼搏。据介绍,今年,该村又计划投入1600多万元为葵坑中学新建1幢教学楼和1幢宿舍楼。目前,工程施工方正在抓紧建设,力争明年秋季开学前竣工交付使用。
繁忙的葵坑中学新教学楼、宿舍楼建设工地。张晓生 摄
(编辑:林勇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