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人民政府

www.jieyang.gov.cn

中国地理学泰斗林超先生:这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来源:揭阳日报 作者:□记者 陈星星 林怡然 通讯员 黄东晓 黄曼玲 发布时间:2023-05-04 09:59:32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在榕城,有这样一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星”:他是国际地理学大师、中国地理研究所原所长、珠穆朗玛峰的正名人,他一生投身于地理学的科研和教学中,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挚爱的地理学事业,推动了我国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壮大,被公认为中国地理学会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拓者;他一生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立德树人,为国家、为地理学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他就是中国地理学泰斗——林超先生。4月26日,以林超先生命名的揭阳林超纪念中学正式揭牌,标志着这所具有带动力、辐射力、影响力的高水平初级中学将在传承巨匠精神中培育更多栋梁之才,有力推动榕城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科技榜样力量大,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中心城区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后,教育资源不均衡、东部西部教育发展差距凸显成为制约全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成为榕城区主要领导热切牵挂和迫切推动的一件大事。谋划在东部片区整合优化打造一所具有带动力、辐射力、影响力的高水平初级中学始终是区委主要领导致力推行的重中之重。


  面对榕城区广大群众尤其是东部片区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榕城区委高瞻远瞩,统筹中心城区教育教学资源,将原空港第一初级中学与渔湖初级中学进行整合优化、合并办学,旨在纪念这位为我国地理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揭籍地理学家。2022年9月,揭阳林超纪念中学应运而生,顺利完成首期招生,成为全国第一所以林超先生命名的学校。


  1909年4月13日,林超先生出生于渔湖江夏村(现为渔江村),家族精英辈出。祖父林奕德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1902年在江夏村创办了渔湖第一所初级小学——“养蒙学校”。其父亲林建中是揭阳真理中学首任华人校长,为潮汕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使得林家人文蔚茂,才俊辈出。林超先生及弟妹、子侄三代就出了博士4人,硕士11人,学士35人,海外留学深造的20人,林氏家族“一门四博士、二代十医生”的佳话广为流传。


  林超先生从小就是在这样一个诗礼传承的爱国家庭中茁壮成长,一生谨记家训,爱国、诚信、大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林超先生17岁考入岭南大学,后入中山大学哲学系。21岁那年,热爱地理学的他在中山大学以优异的成绩在地理系提前毕业,并留在中山大学地理系任助教。1934年,他到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求学,1938年他获得博士学位,成为英国利物浦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地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抗日战争战火纷飞的1938年,他来不及戴上博士帽,就应祖国之召急切回国,接任了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的重担。


  20世纪 40 年代初,林超先生推动中国地理学会加入国际地理联合会,开创中国地理学会走向世界的新纪元;50 年代初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以令人信服的论据成功为“珠穆朗玛峰”正名;在长期的教育科研生涯中探索开创了中国自然地理学科,是中国地理科学的一座丰碑。


  林超先生治学一生,培育众多高级人才,桃李盈门。在长达61年的地理学研究和教学生涯中,林超先生博学精思、教泽流长,指导过2名博士后、10名博士和10多名硕士,培养出姜春良、傅伯杰、刘闯、杨开忠、蔡运龙、王仰麟等高级地理人才,成为当今我国多个领域的领衔人物。


  林超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对中国地理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屡遭沉重打击而积极应对、历经磨难而初心不改,义无反顾投身于地理学研究,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书写担当,为中国地理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追逐榜样之光,点燃奋进之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榕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人才,关键在教育。大力培育科学家精神,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榕城区教育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法宝”作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将学校的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等与科学教育紧密结合,让科学家精神照进校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沐浴在科学思想的光辉下,正确理解和传承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鼓励他们为祖国的建设发展、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刻苦学习、拼搏奋进;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倒逼基础教育提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为让学生们在老一辈科学家故事的滋养中提升科学素养,感悟为人类命运前途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研精神,树立新时代的科学理想,揭阳林超纪念中学不遗余力。


  在全面完善提升软硬件配套的同时,揭阳林超纪念中学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办学宗旨,围绕“和谐求真,创新超越”的办学理念,实施科研兴教策略,培育凝练特色文化,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开设“星光课程”,引导广大学生以林超、黄旭华等我国科技领域的名人、科学家为榜样,勇攀科学高峰;从地理学科中提取国防教育素材,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开设环保生命课程,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编写乡土地理教材,反映揭阳地理风貌,展示乡村振兴成就,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揭阳,弘扬家乡文化。“办学以来,我们学校着力讲好林超先生一生为国奉献、心系家乡的故事,将林超先生‘追求真理、大爱无疆’的精神贯穿学校发展、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等工作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林超先生的科学精神扎根在师生心中;开设‘星光课程’引导学生追科学之星,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时刻牢记立德树人使命,追寻名人足迹,传承巨匠精神,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努力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作贡献。”该校老师袁冰丽动情地说。该校七年级学生陈佳茹说:“林超爷爷的故事告诉我,学习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也要为国家创造未来。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传承和发扬林超爷爷的科学家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


  只有青少年有信仰、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的正是林超先生这样的榜样。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来说,更需要从林超先生这样的榜样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体悟他们的家国情怀,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专家寄语



  姜春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少将):


  参加揭阳林超纪念中学的揭幕仪式,我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激动的是我的导师林超先生的地理学事业在今天新的环境条件下得到了揭阳众多领导和孩子们的关心和支持。创办揭阳林超纪念中学,意味着我们揭阳的孩子们进入一个好的中学、接受新的科学的训练,掌握科学创新的方法和理论,为将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强大铸就更多人才基础。揭阳林超纪念中学创建正逢其时,祝愿揭阳林超纪念中学在新时代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使他们到各大高校接受共同的思想和科学训练,成为有用的人才。



  刘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大数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要以人为本,接班人可以代代相传,以地理学家的名字命名是对林超先生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我从林超先生身上学到了爱国,他本可以留在外国,但却毅然回国,这是一种责任,是对国家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是一种深深埋在心里的爱。他对事业的追求,对地理学的热爱,也是无可比拟的。他就像那黄山上的迎客松,任凭凌烈寒风吹打,任凭狂风骤雨洗涤,即便没有肥沃土壤,即便缺少阳光雨露,他还是那样挺拔、那样翠绿。这棵大树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内在,是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带来的无穷的生命力,这是深深扎在岩缝中的根!祝愿揭阳林超纪念中学人才辈出,一代接一代。


  傅伯杰(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林超先生命名的揭阳林超纪念中学,非常有纪念意义,林超先生是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人文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开拓者,地理学是一个经世致用的学科,它在我们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传承他爱国、奉献、爱家乡的精神,共同来推动地理学和揭阳的发展。



  张国友(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创建中国地理学会揭阳科教基地,是希望社会不仅仅关注基础教育,更多是从地理学这个角度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爱国情怀、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这个是我们在课本知识里面学不到的。希望揭阳林超纪念中学在今后的办学中,引导青年学子通过崇尚科学家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文化基因,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助力国家目标和人类更高目标的实现。相信揭阳一定会插上科学的翅膀,有更好的发展。祝愿揭阳未来发展越来越好,向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的一步。



  蔡运龙(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


  既然学校是以林超先生的名字命名,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传承林超先生的高尚品德以及他对学术的贡献。他爱祖国、爱家乡、爱学生,他是英国利物浦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地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他甚至还来不及戴上博士帽,便应祖国之召,义无反顾回到当时正在抗日烽火中的中国,为中国地理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爱家乡,他的诗作《乡情》足见他对家乡的热爱。他爱学生,他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了大量的博士论文参考资料,他在临去世前几个月住进了医院,什么都没带,只带了请他评审的博士论文,这都说明他爱学生。希望揭阳林超纪念中学传承先贤,发扬光大。



岐山观察


学习林超,报效祖国


阿 龙


  林超是我国自然地理界的一座丰碑,更是揭阳人的骄傲。揭阳林超纪念中学的命名,既是对这位杰出人才的纪念,更是激励青少年传承和发扬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一种力量。


  我们学习林超,就要学习他潜心读书,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林超从小学习勤奋,17岁考入大学,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随后又到英国留学,成为英国利物浦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地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但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他来不及戴上博士帽,就应祖国之召毅然返回祖国,担任重担。尔后,他推动中国地理学会加入国际地理联合会,开创中国地理学会走向世界的新纪元。拳拳报国之心,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学习林超,就要学习他热爱家乡,心系桑梓的赤子情怀。林超一生,长时间在外工作,虽身居外地,却心系桑梓。1987年春江夏村建敬老院时,他甚为欣喜,思乡爱乡之情一并涌上,遂赋诗为贺:“少饮渔湖水,老居北京城。青春恨聚短,白首更情深。阵阵南飞雁,悠悠游子心。何时归故里?相见话升平!”赤子之心,令人动容。


  我们学习林超,就要学习他锲而不舍,博学精思的治学精神。林超在长达61年的地理学研究与教学生涯中,博学精思、教泽流长、硕果累累。而他锲而不舍攻克科学难关的精神,更在学界传为佳话。1952年以前,国际地理界都把世界第一高峰称为额非尔士峰,这是1850年英国人额非尔士测量此峰时命名的。林超查阅了大量中外文献,反复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了大量确凿的重要论据,发表了震撼中外的论文《珠穆朗玛的发现与命名》,论述了最先发现这个山峰并给予“珠穆朗玛”名称的是居住在西藏南部的藏族人;最先把珠穆朗玛峰的名称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在中国地图上的时间是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以及其时的中国测量队队员名字。林超以令人信服的材料驳斥英国人发现世界第一高峰并定名的历史错误,理直气壮地为珠穆朗玛峰正名。林超后来又创立了综合自然地理学,成为我国一门新的学科。


  广大青少年都来学习林超,汲取这位科学家身上精神力量,勇于担当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揭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