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教育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而他们,丹心寄雨露,深情藏沃土,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
明天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记者采访了6位一线教师,聆听他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里,以智慧为笔,以热爱为墨,奋力书写自己“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揭阳第一中学吴旭彬:“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三尺讲台上,他默默耕耘整整30年,在教育、教学和教研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揭阳第一中学教研室主任吴旭彬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一位事业型、专家型的教师。由于成绩突出,他获得无数荣誉,今年还荣获“第十二届潮汕星河辉勇师表奖”。
吴旭彬认为,教书只是育人的一个方面,育人才是教育行为的终极目标。所以,他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独特的德育思想和实施模式,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被称誉为“普度众生”型的教师。
据介绍,在他以往带的一个班里,有一名学生小新天赋很高,但学习并不自觉。吴旭彬摸透了他的心思,同时还抓住了他思维活跃,智商高,但注意力的集中不能持久的特点,在一段时期,他特许小新夜修一小段时间可以不在教室学习,而来找他到操场散步,或在宿舍喝茶聊天。话题从天南海北到逐渐收拢为学习,后来该生的思想逐渐改变,自制力也大大提高,高考时小新考了786分,被中山医科大学录取。
教而不研则浅,吴旭彬在教学之余,积极开展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工作,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领头雁、年青教师成长的引路人。在他的帮带培训下,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才,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另外,吴旭彬还负责学校对外教研教学交流活动,为提高本地教师的整体素质作出自己的贡献。
“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30年来,吴旭彬乐在其中,勤奋敬业,默默奉献,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榕城区北门小学林育云:“学生进步就是最大的幸福”
6日早上,在榕城区北门小学教师林育云的课堂上,她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用组间交流-全班分享-教师点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林育云,2019年被评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说起教学理念,林育云侃侃而谈。“我认为,学生不应该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获取知识,他们应该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我希望我的学生能融入课堂,学会学习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解决新问题,达到提高数学学科素养的目的。”24年来,林育云扎根在教学一线,始终将“重生本,促思维”作为教学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重自主、重说理”的教学风格。
学而优则教,教而优则研。作为区学科教研组成员,林育云协助榕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做好教研工作;作为学校教务副主任,林育云引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效课堂为立足点,通过组织“定点调研”和校性公开课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让青年老师迅速成长。
“前几天,有位教过的学生准备结婚,给我送来了一盒喜糖,这让我觉得十分温暖和幸福。”回顾24年的教学生涯,林育云觉得平凡、琐碎却倍感幸福。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个微不足道却又弥足珍贵的瞬间,成了她幸福的源泉和坚守教坛的力量。“接下来,我将继续怀着对教育事业虔诚的心、敬畏的心,享受教育者的快乐,与孩子一起成长。”林育云说。
普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刘珊珊:“我与孩子共同成长”
刘珊珊是普宁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教师。2015年任教以来,为了让每个特殊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更好地融入社会,刘珊珊无私付出,倾情投入,用爱心、耐心唤醒孩子的心灵,与学生们发生了许多温暖的故事。
“我认为,特殊孩子带给老师的温暖是一瞬间的。比如,有攻击性行为的自闭症学生某天参加了市级绘画比赛;有肢体障碍的学生转到了普通小学就读的那一刻;有唐氏综合征的学生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还主动帮助他人的时候……每当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起7年特殊教育生涯带给自己的温暖,刘珊珊如数家珍。而这些温暖的背后,却是她无怨无悔、日复一日的付出换来的。
“拿水杯、拧毛巾、脱衣服等简单指令动作的学习,对于特殊孩子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有时需要花半个月才学会。”刘珊珊坦言,毕业那会儿刚开始接触特殊孩子,这样的教学进度让她产生了很大的“挫败感”,但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她慢慢地被他们身上的“纯净”气质所感染,并发现了他们各自身上的闪光点,“与孩子成长起来”的刘珊珊,面对教学就更加“如鱼得水”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她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了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她把慈母般的爱播撒给了最需要关怀的特殊儿童,也把最浪漫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特殊教育事业,把梦想和追求写在了可爱的特殊儿童生命的培育之中。
市第一幼儿园陈小冰:“用爱陪伴,静待花开”
“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幼儿园老师要用永恒的爱和真挚的情去感化孩子,静待花开。”在市第一幼儿园采访教师陈小冰时,这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从教30年来,她一直坚守一线,用爱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们在爱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在陈小冰现在带的班上,有这么一位性格内向的小孩小敏,2年来,在陈小冰“爱的魔法”下,小敏从以前的“胆小害羞”转变为现在的“勇敢自信”。“刚上小班时,小敏就显得特别安静,一整天几乎都听不到她说话,每次做游戏时也要老师牵着她一起玩,只要一放手,她就安静地站着,甚至偷偷地逃回到椅子上。”面对害羞的小敏,陈小冰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小敏慢慢地打开内心,融入集体。“性格内向的小孩,更需要老师细心地观察其行为表现,用心揣摩孩子心理,然后加以引导。”陈小冰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敏,她主动与家长联系,并在班里给小敏提供各种表现的机会,在谈话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如今的小敏,已经变得自信和勇敢了。
也许,对于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来说,这是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但是,30年的坚持,这就需要老师极大的耐心和爱心。陈小冰以爱为动力,温暖了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像妈妈一样疼爱每一个孩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现在,我有时会收到一些信件,来信人有认识的学生也有我已经忘记的学生,看着他们在信中说着一些感谢的话语,我都会感到十分欣慰。”说起教过的学生,陈小冰眼眶有些湿润,更让她欣喜的是,在她的感染下,所教的学生有的追随着她的脚步,也当上了幼儿园老师。
30年来,陈小冰的脚步始终踏实,获得不少荣誉,她却只想“继续用爱心去耕耘这方希望的土地,用爱陪伴,静待花开” 。
揭东区蓝田中学倪志鹏:“帮助农村孩子实现七彩梦想”
从揭东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到揭阳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从“揭阳市首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广东省乡村骨干教师”到2022年第十二届潮汕星河辉勇师表奖,揭东区蓝田中学的副校长倪志鹏用了14年的时间。
立足三尺讲台,十四年如一日,扎根农村中学,挥洒汗水育英才,唯盼桃李绽芬芳,这是倪志鹏教育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作为教师的倪志鹏无疑是受学生欢迎的。每一年的教师节,倪志鹏总是会收到无数来自学生祝福的短信和礼物。而让他最感动的,还是他曾经教过的一位女学生送的一套书。倪志鹏告诉记者:“那天学生走后,我拆开书一看,里面竟夹着几张人民币,还有一封让我激动不已的信。”原来,这个女生曾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想要辍学,倪志鹏知道后不仅为她补齐了学费,还为她购买了教辅,帮助她克服困难并最终实现了大学梦。这位学生一直把倪志鹏的恩情记在心上,并默默下决心,以后要做一个像倪志鹏一样为人师表、有教育情怀的人民教师。所以,在她圆梦的时刻,便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带给恩师,那几张纸币,是还给老师当年帮她交付的学费,而那信纸上,娟秀的笔迹清晰地写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话。14年来,倪志鹏遇到过很多因家境困难而产生辍学念头的学生,每一次他都会伸出援手,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
14年来,倪志鹏风雨兼程,初心不改,默默耕耘,把青春献给了故土,把爱与希望献给了农村的学子,只为帮助他们实现七彩梦想。
惠来县慈云实验中学李晴:“把更多的爱献给学生”
“用心去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亮点,并让亮点闪发耀眼的光芒”是她追求的目标;“做有温度的教育”是她的教育理念,15年来,惠来慈云实验中学教师李晴,她坚守着教育的初心,凭着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教书育人,努力做一名好老师。
回顾15年来的育人故事,李晴侃侃而谈。她告诉记者,记得有一天晚上,一位女生到宿舍找她,告诉她“我看到窗户就想走出去……”女生的话让李晴意识到“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如果不好好引导,后果恐怕会不堪设想”。一番了解才得知女生因为感受不到老师的重视而产生了自卑心理,便立即安慰女生,还让她担任团支书,鼓励她参加歌唱比赛等,让女生“阳光”了起来。“后来,我在改周记的时候,看见她写下了‘以后,我也要成为像李老师一样的老师’这句话,我感到自豪,也坚定了我愿将自己更多的爱心献给学生的决心。”
15年来,李晴总是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她认为这是因为总有美丽的回忆浮现在脑海:每当连堂课上嗓子疼痛时,总有学生递过来一颗润喉糖;每回用心的教育之后,总能看见学生的进步;每次高考过后,总是看见学生脸上幸福的笑容……“我给了学生爱与温暖,学生给予我的是更多的感动与鼓励。学生对我的称呼一直在变:李老师、晴老师、晴姐、晴妈妈,我深知这改变藏着学生对我的信任与感恩,这些声音更笃定了我要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有心人,用心去播种一粒粒青春希望的种子。”李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