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人民政府

www.jieyang.gov.cn

潮汕乡土建筑知名学者再推新作《潮汕乡土建筑装饰》
来源:揭阳日报 作者:陈泽楷 发布时间:2021-11-22 10:10:34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蔡海松30余年来奔走于潮汕乡野,抢救式地记录传统乡土建筑。 通讯员 摄


蔡海松的三本著作,堪称潮汕建筑艺术的“百科全书”。



  提起潮汕乡土建筑装饰,自然会让人想到藏于屋檐梁架之下的石刻木雕,立于墙头屋脊的嵌瓷戏出,以至镶琢于门窗户扇、走廊门楼转角处的窗花壁画……这些装饰设计别出心裁,工艺繁复,精雕细琢,特色鲜明,极富文化和美学内涵。然而,“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曾经风华的乡土建筑,如今已落尽繁华,日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等待有心人去发掘,去解读它曾经的辉煌。


  日前,潮汕乡土建筑知名学者蔡海松推出重磅新作《潮汕乡土建筑装饰》,将他30余年来辗转于潮汕乡野巷陌搜寻钩沉,用镜头记录的传统乡土建筑和装饰艺术精选结集,全景式呈现潮汕地区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和装饰艺术,用这种方式留住一份沉甸甸的乡愁。


  一幅潮汕建筑装饰的壮丽长卷


  蔡海松退休前从事建筑工作,多年的从业经历,使他对潮汕建筑艺术情有独钟。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他便开始奔走在潮汕乡村各地,为民居、祠堂、传统建筑拍照存档,收集资料、庋藏图片,并陆续结集出版。放眼大潮汕,像他这样数十年如一日踏遍乡村,搜寻记录传统建筑的,可谓绝无仅有,蔡海松堪称是潮汕传统建筑的“伯乐”,这当中,知识、经验、眼界和情怀,缺一不可。一些本已湮没在斜阳草树、僻壤城郊的国宝级建筑装饰艺术,被他一一发掘出来,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


  翻开蔡海松最近出版的《潮汕乡土建筑装饰》,笔者第一眼便被“惊艳”到了,书中各式各样的装饰工艺古朴雄浑,精致细腻,如诗如画,如歌似梦,凸显诗的意境和美的内涵,其中有些,像木雕藻井、狮子、石雕雀替等,不少人还是闻所未闻,前所未见,简直叫人大开眼界。该书420多页全部采用彩色印刷,8万多字配上900帧精美的图片,图文相衬,系统介绍潮汕木雕、石雕、嵌瓷、漆画、彩画等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全景式呈现潮汕地区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和装饰艺术,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临其境式的美学享受,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


  《潮汕乡土建筑装饰》不啻为一幅潮汕建筑装饰的壮丽长卷,体现了潮汕独特的地域工匠技艺和精美鲜明的建筑特色。这本书是迄今有关潮汕建筑装饰艺术中,史料最为完备、门类最为齐全、内容最为翔实的书籍,让人叹为观止。纵览全书,作者的细致、严谨、认真、用心,展露无遗。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今年10月底,蔡海松向莅汕调研的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赠送该书,得到冯骥才的肯定。


  三著作成为潮汕建筑“百科全书”


  人们常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来形容潮汕美食烹饪制作技术的讲究,其实,具有“潮州厝,皇宫起”之美誉的传统潮汕建筑,其装饰工艺,又何止一个“精”字了得!书中展现的装饰构件,件件构思新颖,造型庄重,设计精巧,颜色浓烈,玲珑剔透,风流蕴藉,像倒挂石雕花篮,金漆木雕等,简直就是乡土文化与传统美学的完美融会与交互,将美的概念发挥到极致。最典型的应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潮安从熙公祠里的那一根牛索,这条“激(气)死三个师父”的牛索,将“潮”式精致和潮人的工匠精神演绎得登峰造极。这些,在蔡海松的书中,均可睹其真容,觅得芳迹。


  这十年间,蔡海松先后出了3本关于潮汕建筑的专著,从《潮汕乡土建筑》到《潮汕民居》,再到今天的《潮汕乡土建筑装饰》,耗费了蔡海松毕生的心血。该书可独立欣赏,而最好还是与他之前出的两本一起来读,这样,对潮汕建筑文化的获得与感受会更全面、更深刻。这三本著作,互为补充,互为印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人得以一窥潮汕建筑艺术的芳华。


  “《潮汕乡土建筑装饰》是潮汕建筑专著《潮汕乡土建筑》姐妹篇。”蔡海松说。如果说潮汕乡土建筑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石头的史书”,那这三本著作,则堪称潮汕建筑艺术的“百科全书”,书中涉及的建筑种类、建筑风格林林总总,装饰部分的范围、门类、特点以及所蕴含的内涵和所体现的艺术价值等,更是十分丰富。它涵盖了自然、地理、美学以及潮汕群族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缤纷多彩,寓意深刻,折射出丰富的人文信息,让人脑洞大开,对研究潮汕乡土人文和地方建筑艺术大有裨益。


  留存一份沉甸甸的乡愁记忆


  潮汕建筑艺术是潮汕先辈智慧和精神的结晶,是他们为后昆留下的文化遗产。“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回望着30余年来,背着照相机,骑着小摩托,奔波于潮汕乡野,与日渐消逝的古建筑群落进行时间赛跑,抢救式地记录潮汕乡土建筑的历程,对于蔡海松来说,缘于故土的情结,心间的乡愁。


  “通过一个镜头的记录,可以见证传统建筑的盛衰荣辱,我希望拍出传统建筑的灵魂,将来在建筑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迹。希望潮汕传统建筑不被世人遗忘,唤醒人们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大半辈子的心血凝成的三本潮汕乡土建筑著作,是蔡海松对独具一格的潮汕建筑艺术的系统性观照,综合呈现了潮汕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是他献给生长于斯的这片故土的一份厚礼。“这些书是我献给生我养我的潮汕大地和父老乡亲,感恩潮汕乡土,感恩潮汕先人!”蔡海松说。


  潮汕建筑不仅需要保护,更值得细细研究,保护好潮汕建筑,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脉,就是留住我们的根。这些年,蔡海松应邀到广州陈家祠等地举办建筑摄影展,进校园向莘莘学子解读潮汕乡土建筑文化。作为潮汕子民,他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为人们留存起一份沉甸甸的乡愁记忆。诚如蔡海松在书的《自序》中所言:“它(潮汕建筑)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人文民俗,是一条绵延千百年的潮汕传统文化之脉,也是我的乡愁所在!”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揭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