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名字的建议展开研究,并指派台风研究协调小组(TRCG)研究执行的细节。经过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关于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的建议。1998年12月1~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朝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将于通过国际媒体以及向国际航空和航海界发布的预报、警报和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使用。这将有助于人们对逐渐接近的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加警报的效用。台风委员会仍将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
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继续使用热气旋编号外,还将使用热带气旋名字。
部分热带气旋命名
来 源 | 名 字 | 名 字 | 名 字 | 名 字 | 名 字 |
China 中国 | Longwang 龙 王 | Yutu 玉 兔 | Fengshen 风 神 | Dujuan 杜 鹃 | Haima 海 马 |
HK,China 中国香港 | Kai-tak 启 德 | Man-yi 万 宜 | Fung-wong 凤 凰 | Choi-wan 彩 云 | Ma-on 马 鞍 |
Macau 澳门 | Chanchu 珍 珠 | Wutip 蝴 蝶 | Vongfong 黄 蜂 | Parma 芭 玛 | Muifa 梅 花 |
China 中国 | Wukong 悟 空 | Haiyan 海 燕 | Haishen 海 神 | Dianmu 电 母 | Haitang 海 棠 |
HK,China 中国香港 | Shanshan 珊 珊 | Lingling 玲 玲 | Yanyan 欣 欣 | Tingting 婷 婷 | Banyan 榕 树 |
Macau 澳门 | Bebinca 贝碧嘉 | Vamei 画 眉 | Linfa 莲 花 | Malou 玛 瑙 | Sanvu 珊 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