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打造“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系列报道
揭西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生态康养经济注入新活力。林碧鸿 摄
在粤东大地的西部,揭西县宛如一颗被大自然偏爱的生态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近年来,揭西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康养经济,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五经富镇、塔头镇、棉湖镇等地的文旅发展成效显著,成为揭西县生态康养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高山上的康养度假胜地
在揭西县五经富镇的大北山区,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坐落在海拔 800 米的高山之上。这里年平均气温 19摄氏度,有着 “避暑胜地” 和 “养生天堂” 的美誉。近年来,在揭西县委、县政府的引领下,五经富镇积极探索“生态文旅 秀美经富”典型示范带之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以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为代表的康养胜地。
走进该度假区,只见园区内配套设施完善,度假酒店、民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尝到用当地新鲜食材烹制的美食,享受地道的潮汕风味。一系列康养旅游产品,如春季采茶制茶、“民俗文化+旅游”等,吸引游客前往体验。每逢夏季,园区内更是游人如织,来自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入大洋,躲避城市的炎热,享受高山上的清凉与宁静。据统计,每年夏季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可达数十万人次,生态康养旅游已成为大洋的一张亮丽名片。
农文旅融合的康养新体验
塔头镇旧住村,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如今在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该村立足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布局,紧抓发展机遇,立足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康养新格局。
漫步于旧住村恒康生态园,园内种植着各类果蔬花卉,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农耕体验,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甜油甘种植基地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成为游客了解农业种植、品尝特色水果的好去处。夜幕降临,乡土夜市热闹非凡,超 30 个门面和摊位灯火通明,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潮汕小吃,购买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
据了解,旧住村年吸引游客超 20 万人,带动近百名村民就业创业。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的过程中,身心得到了放松,实现了从传统旅游向康养旅游的转变。这种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让旧住村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也为当地的生态康养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商埠的文旅康养新活力
棉湖镇,这座有着 “千年商埠” 美誉的古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镇区南门里片区入选了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明清传统建筑古朴典雅。近年来,棉湖镇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为牵引,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揭西县委、县政府主导投入资金对棉湖镇解放路老街进行改造,秉持 “修旧如旧” 的理念,还原老街传统 “骑楼” 风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沿江路南门里特色街区改造等项目,打造出充满潮风客韵的休闲体验地。街区内,老字号商铺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和味道,移动小木屋摊贩和特色小吃商户为游客带来丰富的美食体验,非遗文化展馆让游客深入了解棉湖的历史文化。
在旅游旺季,解放路游客量屡创新高,特色商铺营业额可观。游客在游览古镇、品味历史文化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休闲、购物、美食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文化体验与康养休闲的有机结合。棉湖镇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成功激发了古镇的文旅康养活力,成为揭西县生态康养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全面布局生态康养经济
大洋、塔头、棉湖的文旅发展,是揭西县生态康养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揭西县立足 “生态发展示范区” 功能定位,以建设国家级全域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全面布局生态康养经济。
在景区建设方面,除了大力推动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揭西县还对黄满寨瀑布旅游区、京明温泉度假村等核心景区提质升级,开发多元化的康养旅游产品,推动区域内康养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指导樱山花谷景区、大鹿农业公园等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将农业种养、农耕文化与旅游休闲观光相结合,打造特色文旅研学品牌。
为推动生态康养经济发展,揭西县创新谋划旅游节庆,通过举办梅花节、樱花节、茶旅文化节、红色徒步活动等,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政策支持上,落地实施《揭西县鼓励民宿发展实施意见》,引导现有民宿登记备案,鼓励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此外,依托省级 “百千万工程” 现场会推荐项目建设,多次实地指导有关乡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当下,揭西县以其独特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的发展举措,在生态康养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未来,揭西县将继续深化生态康养经济发展模式,让更多人领略到揭西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享受生态康养带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