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流沙70年:小圩集蝶变商贸名城
来源:揭阳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11-06 10:06:49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70年前,流沙还只是一个远距县城20千米的边远小圩集,国民党二区区署盘踞于圩中。解放,那一场地覆天翻的大变革过后,流沙成为新普宁的县城,从此一路昂首阔步走来——


  「历史回放」


  边纵鏖战5月,3次解放流沙


  1949年2月17日,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解放河婆之后,自西向东随榕江南河顺流方向追击敌人,于4月28日解放了鲤湖(今里湖),随后,大军向普宁县城洪阳推进。


  然而,作为潮汕地区西部一个县城,洪阳与北部的揭阳县城相距不远,形成掎角之势,国民党反动派赶紧屯兵驻扎,妄图阻止解放军进军步伐。


  普宁市关工委副主任、普宁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普宁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共普宁党史》一书主编王宋斌,在谈及1949年洪阳和流沙解放的历史时,用了“战斗激烈”一词,他并说,洪阳历经两次解放,流沙历经3次解放,是揭阳地区3个县城解放中最为激烈的地区。听着这位年届七旬的老干部详述普宁老、新两个县城解放的经过,当年,解放军战士完全是拼着生命英勇顽强地战斗,才换来了最后胜利的。


  1949年4月30日晚,也即鲤湖解放两天后,驻流沙的普宁、潮阳县保安营和流沙警察所武装共250余人,仓皇逃往潮阳,国民党培植的流沙六八乡联防队也被解放的枪声吓破了胆,慌慌张张自行解散了。5月1日中午11时半,在嘹亮的歌声和雄壮的进军号中,边纵二支九团分三路纵队,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穿过热烈欢迎的人群进入流沙市,流沙宣告解放。


  至此,解放军从棉湖、鲤湖、流沙对普宁县城形成了西、西南、南三面包抄之势,5月14日拂晓前,边纵二支打响了攻城的战斗。城中的国民党守在德安里和麻风寮炮楼中负隅顽抗。激烈战斗持续至黄昏,为避免打消耗仗,二支参战部队撤退至林惠山十三乡一带,但依然保持对县城的包围。


  5月20日,边纵二支主力解放惠城,惠来成为潮汕第一个全境解放的县。国民党害怕再丢普宁县城,赶紧派出力量增援普城驻军。


  7月13日晨4时,解放军第二次攻城战斗开始。但因对敌估计不足,且天下暴雨,贻误战机,攻城至晚9时未克,又接到国民党台湾新军从峡山窜向普城支援的情报,攻城各团主动撤离阵地。


  7月15日晚,国民党搬来的救兵台湾新军十八军十一师刘鼎汉部400多人从潮阳进占流沙,流沙陷落。


  国民党占领流沙后,立即部署向普宁、揭阳两个县城调防。7月21日夜4时,驻池尾山湖一带边纵主动截击调防敌军,将敌军队伍拦腰切成两截,敌军前头部分溃逃洪阳。当天,边纵再次解放流沙。


  8月16日拂晓,边纵二、三支队发动起第三次攻城。但敌凭借城墙、环城河、碉堡等军事设施顽抗,攻城部队多次猛攻,均没奏效,形成对峙。


  8月27日,被围多时孤立无援的国民党军队弃城往揭阳逃命。当晚解放军入城接管,洪阳解放。


  8月30日,国民党胡琏兵团800多人从潮阳往普宁进攻,再次进占了流沙、洪阳。随后,国民党集中3000多兵力分兵五路进犯大北山。在敌人强大火力进攻下,边纵采用扬长避短战术,与敌周旋,牵制敌军,在多次围歼中逐个消灭敌人。


  10月11日晚,在南下解放大军势如破竹的震慑下,国民党剩下驻守流沙的两个师乘夜撤走潮阳。


  12日晨,边纵二支队开进流沙,普宁全境解放。


  「沧桑巨变」


  小集市建为新县城,再蝶变成商贸名城


  70年前的5月1日,流沙第一次解放的当天,在流沙河南岸的平湖村,一座藏于高楼后面的古祠堂——黄氏有祖祠,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指挥部驻扎于此,开始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筹建工作。


  当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县长陈焕新办公室以及县政府机关均设于祠堂里。虽然其时普宁县城还被国民党占据,但流沙已经成为红色普宁的行政中心。

     流沙南街道平湖村黄氏有祖祠。1949年7月1日,新生的普宁县人民政府于此成立。阿 龙 摄

  普宁全境解放后,原为惠来县属地的南阳山区划入普宁,在整个新普宁的版图上,洪阳的位置上变得趋于东北部,而流沙则趋于中心地带。


  县委县政府把流沙定为新县城,还出于三方面考虑:其一,流沙革命基础好,1924年9月就成立普宁县农民协会,是广东省最早成立农会的6个县之一;其二,是抗日战争时期潮汕地方党的领导中心,并建立流沙区抗日民主政府;其三,流沙紧靠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即转移上山的地方。对比洪阳老县城,这些条件都具有独特优势。


  正因此,由这片红土地上夯实了诞生出的新政权,开始以全新的姿态来建造出一个新的县城、一片新的天地。


  成为县城的70年,流沙由小集市成为大镇区,再逐步成长为县级市市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2年,普宁县人民政府从平湖村迁至流沙河北岸的流沙(今普宁市机关办公大院)办公时,当年的普宁新县城建成区不足0.1平方千米,人口仅1725人。新县城建成区充其量也就是县机关办公大院周围的那么一丁点儿地盘,其他的还都是广袤的农田。


  新生的人民政府几乎就是白手起家般地筑起一个城来的。新县城一步一步地向周边扩展,新居民区在流沙大道两旁和流沙河两岸建了起来,公园、学校、工厂、车站、医院,凡是县城必须有的,县委县政府都以县城的标准来建设。1957年,当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流沙城已经成长为样样俱全的小城镇了。


  改革开放为流沙的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批批赶着好政策的人洗脚上田,来到县城创业、经商,经营药材的,开办服装厂的,销售各种农产品的……流沙逐步成为潮汕地区一个商贸活跃的地区,南来北往的各样货物夹杂南腔北调的普通话,让这个年轻的县城成为商海一方热土。


  改革开放也让流沙城快速长“胖”长“高”,城镇化步伐加快,毗邻县城的近郊农村在10几年间,农田变身商住区,而城中的低矮平房也逐渐被高楼所代替,流沙河两岸、流沙大道两旁耸起了一座座高楼。

普宁市区新貌。郑楚藩 摄

  1993年普宁设为县级市,流沙的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了。2000年12月,流沙镇析为流沙东、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4个街道,相邻的池尾镇也改建为街道,并入普宁城区。2013年,燎原、大南山两镇改建为街道,普宁城区面积扩充至7街道。


  如今,普宁城市聚集度高,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45.03平方千米,市区建成区65.76平方千米,市区常住人口逾80万人,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相对完善,教育、医疗在粤东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一轴一带”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一大批规划修编成果落地,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开发建设的综合效益。


  以流沙市区为中心,普宁商贸流通活跃,是粤东最大的陆路口岸,是服装、中药材、烟草、水果、茶叶重要集散地。康美(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国际服装城、国际商品城、时代中心、万泰汇等商贸市场、商业中心均集中在流沙市区,其人流聚集、消费活力旺盛,电子商务发展更是迅速崛起。


  据统计,2019年普宁市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亿元,增长4.5%;电子商务交易额284.7亿,增长8.46%;快递业务收入40.64亿元,增长50.06%.持续活跃的商贸流通优势焕发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帮助普宁有效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发展新兴业态等方面先人一步,更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流沙,70年前那个仅有1725人的新置小县城,如今已经成长为揭阳地区一个次中心城市,70年的沧桑巨变,写不尽她的鲜艳和光彩。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