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潮汕建筑为何缺失砖雕?
来源:揭阳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7-06 08:58:09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广州陈家祠墙上精美的砖雕。

 

  砖雕是一种以细致精巧为特征的建筑装饰工艺,在北京、天津、山西、安徽乃至广东珠江流域都得到广泛利用,但追求表面精致的潮汕建筑,却偏偏缺失这一装饰技艺的运用。

 

  至今未见文献有着关于这个原因的记载。根据地理、民俗等自然、社会背景的综合考察,笔者认为有着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潮汕属于高温多雨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而且酸雨时有,对质地相对疏松的砖雕剥蚀、沙化比较严重,采用砖雕难以经久耐用,所以没有成为选项。

 

  二是潮汕缺乏可以生产金砖等级的青砖粘土资源,所生产的青砖质地大都比较粗糙,不太利于在表面上进行精雕细刻。因此尽管早从汉晋时代就已能够烧砖制瓦以为建筑材料,但砖雕的工艺就是发展不起来,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缘故。

 

  三是潮汕地区适合雕刻的岩石尤其是花岗岩资源丰富,很早就发展形成石雕艺术与相应的审美观念,这个先入为主的艺术观包含着相当的排他性,也是砖雕没有在潮汕立足,而平原广袤的珠江流域却异军突起之故。

 

  四是石材的坚固性契合潮汕人追求经久耐用的观念。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发现以红土、贝灰和河沙为材料的三合土版筑墙壁的坚固耐用性远胜于砖墙,于是毅然摒弃了早从汉晋以来采用的青砖砌墙之术而以版筑顶替之,在墙表装饰上,就更是理所当然地选用了与三合土墙可以偕老的石雕,以及以瓷片为材料的嵌瓷。

 

  五是砖雕造价相对较低,不适合潮汕人炫富的心理表现。从经济发展史上观察,潮汕是个后发地区。这个后发地区“发”起来的富人因为做官、经商的原因,当然也见过江南、北京与珠江流域的建筑砖雕装饰,但在与石雕的价值对比之后,他们认为更具耐久性的石雕也更能“显阔”,于是“没商量”地选用了石雕,并在攀比中,推波助澜地把这种追求推到极致,使个别就是对于砖雕有所喜爱的业者,失去了选择的余地。在不同材质雕刻工艺的背后,隐藏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民情风俗。

 

  仅仅采用石雕、木雕装饰建筑物的内、外部,固然也使潮汕古建自成一格,有着自己的特色。但时代不同了,加大不同工艺的交流与融合已具备更充裕的条件,尤其是引进砖雕,应用于以水泥为材料的现代建筑,作为“古典”元素的点缀,或者就可取得石雕难以达致的柔和效果,从而开辟全新的境界。

 

  缺失砖雕的潮汕建筑,历史完全可以,也必须重写。只要确立了这个思想,并予以示范,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当会蔚然成风。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