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郑大进与榕江书院
来源:揭阳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06-16 09:14:55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郑大进(1709—1782),字誉捷,号谦基,又号退谷,谥勤恪,揭阳县梅冈都山美村(今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山美村)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郑大进宦迹历七省,乾隆四十六年授直隶总督,加太子少傅衔。郑大进一生,政务繁忙,却无时不挂念桑梓的教育事业。

  1743年,郑大进支持揭阳知县张薰拨公银集民捐建榕江书院。1775年,郑大进又支持知县刘业勤扩建榕江武书院。当时的榕江武书院增扩地17.4亩,和原来的院地共24.4亩,增建学舍155间,和原来的学舍共178间,同时增设射圃场一个。此外,还凿池数亩,引榕水入院,构筑八景,有“奎楼揽胜”、“蓬岛听泉”、“曙院书声”、“芳庭挹翠”、“嘉树庭云”、“榭亭竹韵”、“方池鳞跃”、“曲沼荷香”八景,共耗银1.3万两,成为历代潮汕各书院一绝。由于榕江文武两院院舍壮观,常年经费充足,因而学子纷至沓来。学子之多,为潮汕各书院所少见。

  郑大进以及揭阳知县刘业勤都写过《榕江书院记》,郑大进的《榕江书院记》盛赞刘业勤助田育士,重教诲,兴儒学的功绩,文句典雅,凸显清代深醇雅正的文化特色。

  揭阳一中的前身就是榕江书院,是一所有着270年办学历史的名校,其历史可溯源于清乾隆八年十月廿二日(1743年12月7日)开办的榕江书院。一直到了光绪三十年(1904),榕江书院改为榕江学堂,设师范部和高小部,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民国三年(1914),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备案,改为榕江中学,学制四年,可以说是揭阳一中的开始。民国十九年再改为揭阳县立第一中学。

  揭阳一中270周年的悠久历史,我们可以从郑大进的《榕江书院记》来加以辨明。关于榕江书院的办学情况,我们也可以从郑大进撰写的《榕江书院记》了解到。

  书院萌于唐,启于宋,若丽正、白鹿、嵩阳诸构尚矣。自后缔造日繁,求雅意作,人仿佛其遗。则者史册中亦不多见,岂非徒艳其名罔既其实欤?我揭濒海,玉窖紫峰蒸为灵异,士含文抱质陶铸焉,胥可归诸大道而掺转移之柄往往难得其人。乾隆丁亥,桂平刘侯甫下车即以教诲为首务。越年,政通人和,百废俱举,乃即书院创筑奎光一楼,旋以忧去。丙申复来令兹土,于是聚材鸠工,大启尔宇,轩豁闳邃,言言闲闲,并割俸镰为膏火,延名师为启迪,颜其堂曰“树人”。公馀即至院,引生童研论经义,勤勤恳恳,不啻家人子弟。闻风向慕来鼓箧者遍邻封焉,西偏立新院以储式备,亦如之是。侯之有造于揭岂浅鲜也哉?

  予宦迹半天下,每嘅党塾之设,大都沿袭,视为悬疣不则,以遨以嬉,硩陊山谷,未有仿四院之规、育一时之秀、艺擅六材、化周千里如侯者。呜呼!厥本不既端与,余虽未获悉侯才心已仪,侯治不虞以父母而兼师傅之责若此!今之书院,古乡学也,我国家文教诞敷无间海澨。余嘉侯之能仰承天子德意,助田育士,绍媺前体,因作此邮归用,纪侯甘棠之树,若夫修桥梁、除道路、葺祠观、瘗朽骼特其绪馀焉耳。昔张岳阳先后三莅揭,至今称良。侯一至再至,丕绩将或过之。信夫为治当识所先矣,使为治而尽识所先宁,第令君之独诧吾邑也哉!是为记。

  据《揭阳县志》记载,榕江书院创建于清乾隆八年十月廿二日(1743年12月7日),由知县张熏购买贡生许之翰的别墅地9.5亩及房屋18间,创建榕城书院。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县刘业勤在院后空埕建奎光楼,有上下厅房14间及两旁房屋6间,后改称榕江书院。榕江书院是清代揭阳四大书院之一,地址在榕城城西魁元坊,北濒榕江北河,即今揭阳市榕城区北环城路中段,现为揭阳市市属重点中学揭阳第一中学南校区。

  作为一所拥有2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名校,揭阳一中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如中共早期革命家杨石魂、经济学家许涤新、地质学家李扬鉴、航天专家潘昭汉、香港志英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林佳、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小明等。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