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记者探寻榕城老街,感受古城千年文脉和人间烟火气
来源:揭阳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11-13 09:39:35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翻开榕城画卷,岐山榕水见证古城变迁。

  在这片1.13平方公里的土地,留下了宋代的学宫、元代的城墙、明代的庙宇、清代的祠堂、民国的街巷……移步换景间便可穿越近千年时光,直抵宋元明清,探访岁月深处的难忘记忆。

  每一座城市的底蕴,几乎都藏在老城的烟火气和人情味里,藏在一条条寻常巷陌中。游走在古城,青石板路行人如梭、传统民居斑驳陆离、骑楼街区与建筑令人流连忘返,藏于市井间的烟火气,渲染出一幅生动的古城生活图景。

  特色美食寄乡愁,古城烟火抚人心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它们以色香味的巧妙组合,在烟火气息中抚慰人心,生动地展现着一方水土的自然风情。温婉包容的古城也不例外,这里的烟火延续了榕城人一代又一代的记忆与乡愁,也见证了榕城人一辈又一辈的努力与拼搏。

  每天破晓时分,“藏”在榕城区中兴园的“韩祠粿汁”店就开始了一天的营业。“掌勺”的张卓赋和他妻子是这家粿汁店第三代传人,从爷爷辈就开始经营粿汁生意,以前都是靠“担八索”沿街叫卖,许多周边居民都是吃着他家的粿汁长大的。

  如今有了固定的档口,生意更是红红火火。只见张卓赋一手掌勺从桶中舀出满满一勺粿汁盛入碗里,再娴熟地把配料放进粿汁中,不到1分钟,一碗鲜香的粿汁便端上了客人的餐桌。一勺入口,顺滑鲜浓,米香四溢,精心熬煮的猪肉、香菇等配料又恰到好处为粿汁增香,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家一碗粿汁2元起卖,很多华侨回乡都会特意来尝这一口老味道。”张卓赋笑着说。

  再往前走,韩祠路一家23年如一日制作咸香饼的“无名”小店也是食客们力荐的“老字号”。店主把发酵好的面团抻成长方形,均匀撒上五香粉后卷起,切成小块码好,年轻小哥负责把面团擀成饼后放进锅里,一位大姐坐在油锅边负责炸,门口的大姐则在接待顾客,四人配合十分默契。小面饼放入沸腾的油锅里炸一圈后,外酥里软的黄金咸香饼逐渐膨胀,犹如镶上一层薄薄的金膜,配上五香粉的咸香味在口中弥漫,叫人爱不释口。

  咸香饼店主名叫林新彪,2000年创业至今,不足10平方米的地方成了林新彪发家致富的小天地。他靠着在糖果厂学成的手艺经营起了这家小店。经过多年不断摸索,终于成功做出了有口皆碑的咸香饼。他告诉记者,23年来咸香饼一直坚持卖2元一个,价格亲民,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古城的打造力度,吸引了不少游客,原本冷清的古城又变得热闹起来,以后古城的营商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林新彪对往后的日子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进贤门后坡巷口的刘和隆反沙咸鸭蛋黄,则是很多年轻食客心中的“不可替代”。“老板娘,我又来买反沙咸蛋黄啦!”专门从福建来揭阳旅游的徐小姐告诉记者,揭阳古城的美食深深吸引着她,刘和隆反沙咸鸭蛋黄则是她每次来揭阳必打卡的地方。

  区区咸蛋黄,怎会有如此魅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颗颗剔透光亮的咸鸭蛋黄包裹着轻薄的面衣下锅,炸至酥脆金黄后拌入热腾腾的糖浆,最后再佐以葱花点缀。刚反沙好的咸蛋黄,趁热一咬,外脆内香,咸蛋黄的香和白糖的甜在嘴里融为一体,别有一番风味。据店主刘秀彬介绍,这家店搬到后坡巷已经14年了,除了附近的街坊,还有很多远道而来的食客,一来古城便会到店里买上几包反沙地瓜块、反沙芋头条等特色潮汕小吃作为手信。

  在揭阳学宫旁,极具古城风味的“洪信美”粿面馆总是吸引不少游客进店品尝。该粿面馆负责人洪仰峰是老字号“洪信美”的后人之一。据洪仰峰介绍,清道光年间(1821~1850),其祖上于榕城开设酱油作坊,1836年创建“洪信美”店号,因其用料讲究、风味独特、工艺精湛而闻名海内外。至20世纪40年代,位于宣化街(今中山路)的“洪信美”,旗下已有老店、老铺、亨记、荣记、茂记、二记、良记、新记8家分店。“洪信美”后人不忘祖辈艰苦拼搏、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把老字号一代代传承下来。作为“洪信美”的后人,洪仰峰将老字号进一步拓展,潜心打造潮汕特产、粿面等美食。

  

  古城的烟火延续了榕城人一代又一代的记忆与乡愁,也见证了榕城人一辈又一辈的努力与拼搏。图为市民游客在极具古城风味的“洪信美”粿面馆品尝美食。郑楚藩 摄

  “洪信美”粿面馆装修尽显古城风韵,墙上揭阳古八景的特色手绘,营造出浓浓千年“古城味”。一壶邹堂梨脯茶、一碗鲨鱼皮粿条、两块绿豆饼,是“洪信美”粿面馆最常见的套餐,这些享誉潮汕的特产,糅合了潮汕美食文化最经典的元素,这一创新销售方式,受到了广大食客的热捧。

  “潮汕传统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发扬光大,接下来我们准备精心打造‘潮汕小吃汇’,到时外地游客在店里就能尝到菜头粿、韭菜粿、乒乓粿、猪脚圈等特色潮汕小吃,让更多潮汕传统美食被外地人所熟知。”洪仰峰说。

  盘活文化旅游资源,赓续绵延古城魅力

  榕江穿城过,几度春秋史。

  漫步古城,一股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中山路沿街的骑楼建筑,历经百年岁月洗礼依然风采不减;穿过进贤门,红墙金瓦的揭阳学宫巍然耸立,置身其中,仿若能与先贤对话,触碰历史的脉搏,倾听时光的诉说……近年来,榕城区以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把揭阳学宫、揭阳城隍庙、古榕武庙(关帝庙)、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旧居)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串珠成链,传承古风古韵的“出花园”“行彩桥”“赏翁仔灯”等民俗活动,盘活提升古城文化资源,融合发展文旅产业,打造揭阳古城品牌。

  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共同的记忆。一条古街、一条老巷、一座建筑,甚至一项技艺、一个名称,都能唤起人们内心的认同感。这或许就是这座千年古城的“流量密码”。

  碧波泛小舟、品茶听相声、体验舞青狮、巧手捏泥人、把玩小文创……依托青狮文化,在榕城南门南滘桥边打造的青狮文化旅游景区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在这里,精彩的狮舞表演、美味的非遗食物、高超的传统技艺,让非遗变得可观、可触、可感,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味老城慢时光,体验青狮文化,感受潮汕文化底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青狮)的发源地,青狮文化旅游景区通过深化文旅融合,把文化、游乐、餐饮、水乡风情等融为一体,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活态传承是非遗“长生不老”的法宝。如今,众多非遗项目依托一项项活动,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传递着强大的感染力。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古城热闹非凡,来自全市各地的100只醒狮和4支英歌队组成的巡游队伍,与市民、游客共同欢乐跃动,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巡游队伍中最为吸睛的当属“青狮王”,这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的青狮,高3米,宽3米多,长22米多,彰显了国级非遗的不同凡响。巡游现场观者如潮,大批市民观众跟着巡游队伍穿梭古城街区,揭阳学宫、揭阳城隍庙、丁日昌旧居等具有厚实文化财富和历史风韵的文物景点与精彩的表演相得益彰。

  非遗大放异彩,民俗交相辉映。当晚,超200名少男少女和稚童,盛装汉服,手执花灯,衣袂飘飘,唯美雅致,东风河畔、古城巷弄挤满了喜庆的游客,诗和远方的浪漫与古城千年文脉相互交融。此外,“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榕水映月漫游古城”中秋游园、“观老物件、吃老味道、品老榕城”等活动也吸引大批市民及各地游客,浓浓烟火气掩映在古城的欢乐海洋中。

  做好活化利用文章,千年古城再出发

  眼下的榕城,正聚焦老城区的活化利用、盘活赋能,努力推进古城的更新改造与建设发展。榕城区围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标和“三山两水一古城”空间形态布局,立足于“微改造、微治理”理念,下大力气对古城的基础设施、水系修复、公共服务等进行微改造,在切实维护古城历史风貌的同时,实现城市功能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

  以进贤门城楼、揭阳学宫、揭阳城隍庙为核心的古城东入口,经过改造提升后,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思贤路东段两侧建筑粉墙黛瓦,改造一新的揭阳学宫广场绿树红花相映衬,人文与古意相交融;经过路面拓宽和景观提升的东环城路与经过河道疏浚和堤岸改造的东风河,让人们可以在车水马龙的现代街区里拥抱一湾碧水,享受一份惬意。

  随着夜幕降临,进贤门城楼灯火璀璨、流光溢彩,走进古城夜市,整齐划一的摊位上,各类诱人美食让人目不暇接,摊主的叫卖声、食客们的交谈声此起彼伏,人们穿行其间,或逛或吃,或赏或玩,不亦乐乎。古城的夜,总是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推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古城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玉滘溪水文化修复建设项目、环禁城路等老旧基础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建设项目以及沿江片区文化旅游项目,在加快古城保护建设的同时,做好活化利用这篇大文章。”揭阳古城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晓冬介绍。

  随着古城微改造的不断推进,这座千年古城多了不少韵味。而丰富的新业态必将激发千年古城的新活力。榕城区紧紧围绕这个思路,以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坚持“以用促保”,加快闲置公房等国有资产资源整备和盘活利用,加大业态植入工作力度,力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业态集中、彰显揭阳独特历史文化的古城业态新格局。

  如今,走进中山路,富有年代感的老建筑已被活化为书院、咖啡屋、琴舍、汉服店、玉器书画店等,激发千年古城的现代活力和文化魅力。

  距离进贤门仅700米的中山路原东南小学旧址,今年8月刚升级改造为进贤书院。书院共有3层,建筑面积约1221平方米,设有多功能讲学厅、文化展陈厅、文化创意工作室等场所。开放3个月来,进贤书院已经举办了“古城艺韵”学术交流、精品工艺展览、民间工艺艺术品木雕展览、盆景艺术精品展等10多场活动,进一步推动美学艺术贴近市民、融入群众生活,让市民沉浸式感受古城的人间烟火气。“接下来,我们将以进贤书院为桥梁,引导本地艺术家扎根古城热气腾腾的生活中,组织邀请外地艺术家深入揭阳古城,记录古城之美、感受古城魅力,创作反映揭阳变化、古城神韵、人文魅力的高质量艺术作品,让作品传递声音,以文艺为古城发展赋能。”进贤书院负责人陈玉怀说。

  古城的厝,古城的巷,古城人们的质朴、热情,也深深地吸引了许多对古城情有独钟的年轻人前来创业,扎根古城,为弘扬古城文化、推动古城发展注入年轻活力。

  出生于1994年的林蒋新,2017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古城,在中山路经营一家名为“厝客厅”的咖啡店,咖啡店装修保留了老厝的风格,木雕、牌匾等老物件让人瞬间“穿越”,仿佛是在爷爷家的老宅里悠闲地品一杯咖啡,古与今、中与西在这里碰撞,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林蒋新说,之所以叫“厝客厅”,是希望客人来到店里有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的感觉。

  5年里,林蒋新与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成立了“文化落脚青年组”,做了多场古城建筑、民俗文化的调研,在古城组织文化集市和音乐会、开展古城采风活动、古城春节艺术周,协助有关单位举办“出花园·上书斋·丁府里”龙舟文化节等多场次民俗文化活动,使古与新的碰撞,以多元的视角走进了人们心里。林蒋新表示,希望未来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加入,一起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活力古城贡献青年力量。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