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潮汕过番歌:挥之不去的乡愁
来源:南方网 发布时间:2017-12-18 08:58:32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临海的潮汕有山有水有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民间歌谣也染上这一色彩,具有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它是潮汕大地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结晶。

 

  潮汕歌谣是潮汕人民创造的口头方言诗歌,其中有一类题材是抒发过番人苦恨离情的“过番歌”。这类带着浓烈情愁的诗作,给人以特别的感动,在现在则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清末为主要时段,不少潮汕人因为生活所逼,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乃至欧美各国谋生,民间把这称为“过番”。当事人把自己的感慨唱成歌谣,成了“潮人思乡曲”。从其内容看来,既有家乡送别的离情别绪,也有妻子在家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在外的丈夫对父母、妻子的思念等。它体现了潮汕人浓重的乡土观念、人伦情怀与思乡情感。这些引发心酸的历史记忆,凝聚了过去有过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沧桑感,极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抒写离愁别绪的过番歌在潮汕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潮汕民歌的主体和精华。如《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前两句是丈夫对妻子所发的感叹,后两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叮咛。从中可见过番者不愿分离而又不得不离的情境。将要“过番”的人已登船,别离时刻的万般离愁,送行的人依依不舍,挥泪嘱咐,肝肠寸断表达得恣肆淋漓。这样的民歌情真意切、真挚动人,把过番人万般无奈的真实情感表达得深切尽致,让人看到他们离别时如何强抑自己表情,而内心悲楚却无以复加的情状。

 

  潮汕地少人多,长期以来,许多人过着挨饥受饿的生活。如同有关史籍所记述:“纵有丰年,也不足供三月之食。”遇上天灾、兵祸,很多人就只能离乡别井,向海外谋生。但过番也不是去掘金,其中的艰辛往往出人意料,所以愈是阻挡不住番客对于家人的思念。如《信一封》所描述的就可见一斑:“信一封/银二元/叫伊(妻子)刻苦勿愁烦/囝儿着扶持/教伊勿博钱(赌钱)/田园着力作/猪囝着力饲/等到我赚有/紧紧回家来团圆。”这里表达的就是过番男人对于留守家乡妻子、儿女以及家园的魂牵梦萦,抒发回家团圆的强烈渴望与热切期盼。不管漂泊何地,漂得多远,家,永远是番客心中的牵挂!“回家团圆”,是早年潮人在外打拼的精神支柱。

 

  男人到异国他乡谋生,他们漂洋过海、历尽艰辛才能到达国外,而“番畔”钱银也不容易赚得,因此大多数人要回家很难,有的一辈子就留在番畔,再也没有返回唐山。在家乡苦苦等待的妻子,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过着“夜夜守空房”寂寞凄苦的日子。番客的留守女人那种祈盼、哀怨、牵肠挂肚、百般无奈,很自然地也会在“过番歌”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最为有名的一首《正月思君在外方》,时至今日犹还不失其心灵震撼力量:“正月思君在外方/自君去后心头酸/自君去后相思病/相思病重落床;二月初二三/日日思君床头伴/自君去后相思病/相思病重洗衫;三月清明雨纷纷/路上行人成大群/人人扫墓上山去/唔见君家来拜坟;四月日头长/单身娘仔鼻头酸/思父思母有时候/思君思婿割断肠;五月扒龙船/戏中锣鼓闹纷纷/船头拍鼓别人婿/船尾掠舵别人君;六月热毒时/手擎莲房立路边/头毛唔梳也唔掠/姑仔看着笑嘻嘻/‘阿姑你勿笑/等你嫁后去思君/你兄早来你早好/你兄早来你早抱孙’;七月秋风转凉哩/ 爱寄衣衫去乞伊/爱寄寒个又太早/爱寄热个又过时;八月初九二十夜/月上月落二三更/一日三餐等三过/弓鞋踏破君唔回;九月寒又寒/开开箱再挈被单/有缘夫君被来盖/无缘夫君被外寒;十月人收冬/园中青青是香葱/树上鸟儿成双对/笑娘无君不成双;十一月冬节时/家家处处人梭圆/头毛蓬松惰走起/手托下颌靠床边;十二月是年边/收拾房舍来过年/廿九夜昏君就到/围炉食酒来过年;天光起来是新年/朋友相招去赚钱/衫裾攥紧无君去/忆得去年相思时。”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歌谣,它所表现的是丈夫出门谋生去了,妻子在家中苦等了整整一年的凄凉。第一章写夫妻离别,妻子把万般无奈之情化为一声轻轻的嘱咐;第二章至第九章,是妻子触景生情,对“过番”丈夫万般深切的思念;第十章至第十二章,则写丈夫对妻子的眷恋,最后夫妻团聚。这首民歌通过以十二个月为序的反复咏唱,把留守少妇的悲怨刻划得入木三分。这些从性灵肺腑中流出的歌,将过番人留守女人内心的寂寥、深沉的感叹和不尽的哀怨宣泄无遗,使人读之悲从中来,泪为之坠、心为之哀。

 

  过番歌感情真挚、质朴自然,不刻意讲究文采,但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旧时代人民生活的一个侧面的情状。从这些歌谣里,可以谛听到他们悲慽的声音,联想到他们悲惨的生活图景,呼吸到那凄楚的时代气息。这种格调悲怆的以泪痕血点凝集而成的歌,是很长一段时间潮汕人民困苦生活的写照。

 

  潮汕过番歌以其平易通俗、真切自然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社会内容,它把历史的悲慨与忧患苍凉地撞击,表达了浓浓的情愁。它所保留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也是集体的记忆,成为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它的精神,激发着有血性的潮汕人珍惜今天,奋发图强,建设美好生活和美丽家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