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揭阳:"三新"项目加快推进 工业"主引擎"动能强劲
来源:揭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29 10:32:13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原标题:我市工业经济稳中提质

      三新”项目加快推进,工业“主引擎”动能强劲

  

  我市大力推进绿色石化产业发展,广东石化通过高效船运网络服务国际市场。郑楚藩 摄

  初秋时节,阳光洒在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厂房玻璃幕墙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流水线转动,机械臂挥舞,来自国内外的订单“飞”向揭阳——这是当下我市经济脉搏强劲跳动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135”工作思路,聚焦“百千万工程”实施,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重点产业加速集群、园区平台优化升级、重大项目压茬推进,共同构筑了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9%,工业用电量增长1.8%,这些反映工业运行情况的先行指标,显现揭阳经济稳中有进、向新向上的发展态势。

  重点产业集聚成势,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走进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扑面而来的是工业与创新的气息。

  广东石化总调度室内传来佳音——“香港客户反馈说,我们的柴油产品使用体验非常好。”今年上半年,广东石化通过高效船运网络服务国际市场,已稳定出口航煤、98#汽油并实现沥青间歇出口。在刚刚过去的7月,项目更是首次实现航煤、98#汽油、92#汽油、MTBE、柴油5类产品齐发国际市场,刷新了单月出口品类新纪录。

  在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版图里,打造“一超多强”的绿色石化产业发展格局就是目标。今年上半年,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48.5亿元,其中,广东石化公司实现产值超510亿元,“超级链主”位置毋庸置疑。依托广东石化项目,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延伸了可供招商的25个主副产品,规划建设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化学纤维、橡胶和塑料4个主导产业,以及副产品、卤素两个辅助产业。

  阶段来,揭阳对绿色石化产业发展带着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规划。其中,今年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大力打造的“绿色循环新材料产业基地”尤为引人瞩目。

  7月11日,一场由省新闻办举行的广东揭阳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新闻发布会,吸引了24家55位来自中央、省市、港澳媒体记者参加。当天上午,广东揭阳东粤化学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完成72小时连续投料运行,宣布试产成功。这标志着全球首个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通过工业化验证,为彻底解决废塑料污染难题提供了可能,也为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贡献了广东智慧、中国方案。

  紧接着的7月19日,东粤化学300万吨/年废塑料综合利用项目签约落地。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四新”典型融合的示范项目,东粤化学项目自立项以来,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市更是将该项目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标杆项目,以及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建设的“灯塔”和“窗口”,统筹各类优质资源,为项目顺利落地、突破技术难题、成功投料生产提供全方位保障,成就了“三年工程一年干成”的揭阳速度。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76.5亿元、增加值230.03亿元(增长2.3%)。一个个产业如同一个个强劲的增长极,吸附要素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塑造着我市经济的新版图和未来竞争力。

  园区平台打造升级,量身筑巢释放磁吸效应

  产业要集聚,平台需先行。我市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着力打造既能快速落地、又能长远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在揭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热潮如火如荼。这里塔吊林立,桩基声声,标准厂房拔地而起。这里建设的不仅是空间,更是“智慧”内核。今年初,承载着莞揭对口帮扶工作使命的莞揭科智园、揭阳科技创新园相继启动建设,填补了揭阳市科技孵化培育体系和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上的空白,成为莞揭合作发展和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一大亮点。

  “我们不只是提供场地,更是提供一个集高标准厂房、通用厂房、研发中心、研发车间及完善后勤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临空智造园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竣工后,将基本达到“拎包入驻”标准;在产业定位上,园区采取租赁式招商模式,重点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新材料等优质产业,精准服务揭阳高新区“两院两园”科创矩阵项目“轻资产、快投产、快转化”的发展需求。

  产业园区是产业聚集的主阵地,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资源条件下,“筑巢引凤”硬件先行和“强链补链”软件强化是两种不同招商模式,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我市在为明确定位的产业园区“量身筑巢”的成功实践。

  揭西县产业园,正依托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的揭西县电线电缆产业,打造产业链生态。

  第一批正式入驻的广东安帝科技有限公司、从外地搬回家乡的广东力缆实业有限公司、为园区牵线搭桥的广东祥达丽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对入园电线电缆企业践行七通一平、实惠工业地价、拿地即开工、‘工业上楼’奖补、与珠三角同等优越税收环境”——言出必行的“五大承诺”,正在成为揭西县产业园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目前,园区已有10多个电缆项目实现投产。

  截至目前,揭西县已有800多家电线电缆企业、300多家相关配套企业交相辉映。2024年岁末,揭西县产业园还以高效优质服务企业的工作案例成功入选国务院减负办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成为广东省3个入选案例之一。

  重点项目推进迅猛,有效投资夯实增长根基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投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惠来临港产业园,排排站的一套套黄灰相间、高80米的海上风电Ⅱ型导管架,正是海上风电项目工程的主角。项目总投资28亿元、占地面积700多亩的天顺风能海工装备科技(广东)有限公司2023年落户我市以来,目前已实现了海洋风电产品规模化、批量化生产。

  “2025年上半年,我们交付了30套导管架。可以说,揭阳基地在海洋风电板块、导管架单项产品的建造,已成为粤东区域海洋风电场最大的贡献者。”公司总经理凌拥军表示,“未来我们有信心,将公司打造成为粤东区域海工及海洋风电装备制造的标杆企业,为惠来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沿园区向东,去年正式投产的揭阳亨通海洋技术有限公司厂区一期工程项目,成功研发突破海洋油气输送柔性软管“卡脖子”技术,目前在手订单已排到2026年底,产品主供国内外油气开发巨头企业。今年5月25日,亨通海洋能源高压海缆和油气输送管道二期及海上运维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持续为加快揭阳海洋经济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了解,揭阳亨通一期项目用地面积75.18亩,计划总投资2.5亿元。此次新增投资建设的项目用地面积约80亩,预计总投资超15亿元,主要生产海底电缆等产品,承接海洋工程及运维,计划2026年9月竣工投产,全面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30亿元。

  数据显示,全市制造业“三新”项目(新开工、新投产、新储备)加快推进,工业投资项目支撑逐步增强。2025年上半年,全市“三新”制造业项目243个,计划总投资210.8亿元。

  可以说,企业用真金白银给揭阳投下的信任票,既是基于自身发展所需,更是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信心。

  展望未来,我市经济航船方向明确,动力充沛。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聚焦产业集聚“强引擎”,筑牢园区平台“硬支撑”,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不断巩固提升向上向好发展态势,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