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揭阳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0-12-24 17:28:05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陈蔓瑛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的建议》(列第25号)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 高度重视,将办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指定一位领导分管,安排专人负责,按照办理要求进行办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本情况

  近年来,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要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牢固树立“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在推广、传承、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做了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41个(国家级9项、省级49项、市级83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48人(国家级5人、省级58人、市级85人);市级以上非遗传承基地56个(省级8个、市级48个);市级以上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13个(省级2个、市级11个)。2018年新增8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0年新增27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个省级非遗传承人。

  (一)打造非遗展示平台,提高影响。多层次推动非遗宣传教育,营造融入“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主题宣传等活动,开展非遗项目活态展演,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

  一是2019年举办首届“贤德揭阳”端午龙舟竞赛活动(揭阳赛龙舟为省级非遗产项目),龙舟赛期间组织一系列的非遗展示项目,如英歌、威风锣鼓、青狮、潮剧等,打造了一场集非遗体育赛事、民俗文化、文化表演于一体的龙舟文化盛宴。

  二是各地依托文化馆、非遗传承基地、图书馆、博物馆、举办丰富的非遗项目展示展览。2020年,揭西县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馆,榕城区博物馆新增非遗主题展览,揭阳市博物馆新馆拟增设民俗馆。

  三是开展非遗文化惠民活动。2019年成功争取我市入选为全省非遗“戏曲进农村”全覆盖试点市(全省共3个),开展戏曲进农村送戏下乡活动,在全市各行政村开展非遗戏曲进农村演出1000多场次。2019年国庆期间,组织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揭阳市戏剧精品展演活动21场次。2019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全市组织举办灯谜会猜、舞狮、潮剧、英歌、标旗巡游、行头桥、木偶戏、赛大猪、赛龙舟、出花园、安仔灯、中秋烧塔、菊花糕制作等具有潮汕特色非遗展示活动累计超过1000场次,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

  四是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国内外展览展演交流活动。通过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和开展各项活动,使项目走出去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有揭阳地方特色的民间优秀传统艺术得到弘扬和发展,提高我市非遗项目知名度及影响力。2019年组织“普宁英歌”外出在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揭港英歌文化交流活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广东日”活动中进行展演;组织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广东省百花潮剧院”创作排演的革命历史题材潮剧《桑浦山花》参加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组织青狮、普宁英歌、揭西擂茶、佛手香缘等项目参加省厅非遗展示活动和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参加旅博会、旅游日宣传、赴大兴安岭地区宣传、揭阳十佳旅游手信宣传等活动。

  五是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市非遗中心每年举办“非遗图片展”进校园宣传活动20场次以上;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每年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在部分中小学开设潮曲学唱特色课程;惠来县2020年开展非遗项目三角插塑纸艺项目进校园活动;榕城区2020年举办“非遗进校园——灯迷传承”活动;普宁市文化馆成立华南师范大学普宁英歌教研基地,还在南山小学设立英歌培训班,做好国级非遗项目传承工作。

  (二)打造非遗传承平台,创新保护。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把传统手艺与生产生活、文艺创作、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促进“非遗”文化“活”起来。

  一是结合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遗”品牌化传承。找准重点文物单位和非遗产文化遗产“两个遗产”保护的结合点,打造非遗特色文化空间,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组织省级非遗《潮汕讲古》传承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榕城进贤门城楼开展传播活动,打造“进贤故事会”。二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学宫举办“出花园成人礼暨大潮汕民俗文化展”活动。

  二是结合文艺作品,推动“非遗”创作性传承。开展系列文艺创作活动,让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完成以揭阳乡贤、“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为原型的原创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创作和排演,普宁市潮剧团创作潮剧《驱鳄记》,揭西县文广旅游体育局创作山歌剧《珍珠衫》和《抗婚》。

  (二)三是出版非遗丛书。揭阳市非遗中心编印《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包含非遗名录新荟、民俗、传统技艺、文学戏剧曲艺、音乐与舞蹈、美术体育医药等6本书),榕城区文化馆编印《榕城行彩桥》一书,普宁市文化馆编印《普宁英歌》。

  (三)打造非遗保护名录,实施有效保护。以名录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保护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非遗普查制度,提升项目级别。开展日常性的非遗资源普查,运用各种方式对非遗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全市非遗资源体系。

  二是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在摸清传承人现状的基础上,及时记录年事已高的传承人掌握的知识和技艺,选定有兴趣、有学习功底的年轻人拜师学艺,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等活动,扩大传习范围。例如:组织揭阳市潮剧传承中心、广东省百花潮剧团、小金花少儿潮剧培训中心等机构定期开展免费培训,培育新一代潮剧艺术接班人;《普宁英歌》历史悠久,在普宁家喻户晓,通过传承人义务开展传承活动,英歌队伍在普宁也是遍地开花;《青狮》项目传承人加大投入,设立《青狮》培训基地,大量培育青少年狮舞爱好者等;通过积极开展传承活动,使项目传承后继有人。

  三是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工作,通过检查项目保护单位履职情况,确保保护单位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基础条件有保障,项目资料、档案整理有序,项目保护传承计划实施有保障,履职到位。积极做好专项资金申报和绩效工作,争取专项资金扶持我市非遗项目。

  三、出台一部非遗管理法规推进工作的情况

  2018年,我局组织对全市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带领团队对全省各地市级政府在对非遗保护传承扶持方面具体做法进行了调研。结合省政府及全省其他地市的做法,我局完成《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7月26日印发《关于征求<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函》(揭市文广新局〔2018〕47号),发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及市直有关单位进行征求意见。由于我市各级财政资金薄弱,财政年度预算暂未能按照《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补助经费,因此《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征求意见稿)》暂时未能具备条件实施,无法按计划出台。

  2019年,我局在2018年对全市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向市司法局申报制定《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立法计划,已经市政府六届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市委同意列为揭阳市人民政府2020年制定规章计划预备项目。

  下一步,我局将加强与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参照省内已制定非遗政府规章的广州市、惠州市等城市的做法,制定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加大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力度,确保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

  四、非遗保护规划制订情况

  我局已将非遗保护规划纳入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中,已完成基础资料收集、编制工作座谈会、讨论交流、实地调研、前期课题研究报告等工作。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有序推进相关工作。一是把握好时间节点,力争在8月完成《揭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初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和专家论证,于2021年5月底前形成规划送审稿。二是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对接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局和上级线条部门,争取与省、市相关规划衔接和融合。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同时也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9月7日      

  (联系人:郑晓珊,联系电话:0663-861110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建议提案科),市人大常委会联络工作委员会,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