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400多年历史的揭西县三山祖庙,是粤东地区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全世界三山国王神文化的发祥地。
(一)三山祖庙的由来
三山祖庙,又名“三山国王庙”、“明贶庙”、“霖田祖庙”,俗称“大庙”,位于揭西县城河婆镇西约
三山,是指距揭西县城东
相传三山祖庙“肇迹于隋,灵显于唐,受封于宋”。由此,古代庙内一联语给予高度概括:“巾明独,三山显赫;宋隋唐,世代功勋。”
三山祖庙,隋唐时的庙宇无可查考。相传宋代善士刘崇德、刘崇盛、刘崇义兄弟三人,修建祖庙于玉峰东麓之下,即在今庙之右偏后处,规模较小,坐西向东,背靠玉峰。根据元代刘希孟的《明贶庙记》关于三山神“受命于天,分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庙食于此地”的记述,这个庙址可能就是隋代“肇迹”之迹。
《明贶庙记》把“巾、明、独”三座山岳神格化的由来阐述得颇为详尽,对宋太宗“诏封明山为清化威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感弘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的情节作了非常具体的描述,是记述揭西三山祖庙历史十分珍贵的资料,也是了解和研究三山祖庙历史的重要依据。在明清两代的《潮州府志》和《揭阳县志》里,都有刘希孟撰写的《明贶庙记》。下面是《永乐大典》所载的《明贶庙记》全文:
刘希孟潮州路明贶三山国王庙记
元统一四海,怀柔百神,累降德音,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所在官司,岁时致祭,明有敬也。故潮州路三山之神之祀,历代不忒,盖以有功于国,弘庇于民,式克至于今日休。
潮于汉为揭阳郡,后以郡名而名邑焉。邑之西百里有独山,越四十里,又有奇峰曰玉峰。峰之右乱石激湍。东潮西惠,以一石为界。渡水为明山。西接于梅州,州以为镇。越二十里为巾山。地名霖田。三山鼎峙,其英灵之所钟,不生异人,则为明神,理固有之。
世传当隋时,失其甲子,以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于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分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庙食于此地,有古枫树。降神之日,上生莲花,绀碧色,大者盈尺,咸以为异。乡民陈其姓者,白昼见三人乘马而来,招为从者,已忽不见。未几,陈遂与神俱化,众尤异之。乃周爰咨议,即巾山之麓,置祠合祭。前有古枫,后有石穴,昭其异也。水旱疾疫,有祷必应。既而假人以神言,封陈为将军。赫声濯灵日以著,人遂共尊为化王,以为界石之神。唐元和十四年,昌黎刺潮,淫雨害稼,众祷于神而响答,爰命属官以少牢致祭。祝以文曰:“淫雨既霁,蚕谷以成,织妇耕男,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