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农作物病虫情报(2025年 第八期)早稻后期病虫发生情况及晚稻播种建议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7-11 09:12:03 浏览次数: - 【字体: 分享到:

  根据近期各地水稻病虫调查情况及田间设备(灯诱、性诱)监测,结合历史资料、气象条件及水稻生育期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市早稻后期病虫总体中等偏轻发生,局部纹枯病、稻飞虱偏重发生。主要发生的病虫有钻蛀性螟虫(二化螟、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等。总的发生特点种类多,发生、分布不平衡。

  一、发生总结

  1、钻蛀性螟虫:全市总体中等偏轻发生。依据来源(1)亩幼虫量:榕城区亩幼虫量为209头;揭东区亩幼虫量为172头;普宁市亩幼虫量为252头;惠来县亩幼虫量为672头;各地螟虫均以二化螟为主。(2)白穗率:揭东区0.24%;普宁市0.3%;榕城区0.33%;惠来县1.2%,揭西县一般白穗率0.05-2.5%,个别严重田块白穗率5-10%。(3)发育进度:据6月25日调查,揭东区共查获的43头幼虫中,其中3龄12头,4龄9头,5龄6头,蛹16头;榕城区3龄虫占39%,4龄虫占35%,5龄虫占26%(其中:二化螟占95%,大螟占5%);惠来县调查得二化螟总活虫58头,其中蛹36头,化蛹率62.1%;普宁市调查得总虫38头,其中五龄4头,预蛹4头,蛹16头,蛹壳3个,总的发育进度52.78%。市站在云路、玉滘、砲台、登岗等地田间调查发现钻蛀性螟虫为害偏轻发生。(4)灯诱其中揭东区6月1日至6月22日,共灯测1634只二化螟成虫(去年同期为353只,比去年同期增加363%),6月21日单日灯测有120只二化螟成虫,为二化螟成虫灯测高峰日;揭西县6月1日至7月3日各监测点诱蛾总量14666头,其中凤江镇监测点诱得蛾量最多,为13824头。6月23日诱蛾量为一个月来最高峰,当日蛾量1227头;市站监测点二化螟6月4日至7月4日共诱得蛾量为2796头,总蛾量是去年同期的4.6倍(去年同期为604头)。单日高峰为7月2日,数量为320头,自6月12日至7月4日每日蛾量为37头以上,平均蛾量为120头。(5)性诱揭西县6月1日至7月3日共诱得大螟523头,二化螟362头;市站监测点6月3日至6月23日(6月27日后该监测点水稻开始收割,无监测数据)共诱得大螟273头,二化螟520头;综合市站监测点及上述各数据推测6月底为二化螟蛾高峰期,由此推测市站监测点下一代螟蛾发生高峰期为8月中上旬,卵孵化发生高峰期为8月中下旬。

  2、稻飞虱:总体中等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1)田间调查:6月27日前后全市各地调查,惠来县调查点百丛虫量12~50头;揭东区百丛虫量410头;揭西县百丛虫量300~550头;榕城区百丛虫量一般为300~800头;普宁市调查点百丛虫量200~600头,高的1200头;市站在各调查点调查发现稻飞虱偏轻发生,百丛虫量为50~500头。(2)灯诱:市站灯诱显示6月4日至7月4日共诱得虫2417头,是去年同期的3.6倍,6月23日为诱虫高峰日,诱得数量为243头。

  3、稻纵卷叶螟:总体偏轻发生。(1)田间调查:普宁市、惠来县调查点卷叶率偏轻发生,榕城区卷叶率0.42%;揭东区卷叶率0.31%,小部分漏防治田卷叶率2.4%;揭西县卷叶率0.5-2%,残虫量300头/亩—2500头/亩。市站在各调查点查得一般卷叶率0.1-1.5%,高的3.4%,幼虫量和蛾都较少。(2)灯诱:揭西县6月1日至7月3日共诱蛾672头,其中6月25日最高,单日为93头;市站在监测点自6月4日至7月4日共诱得蛾46头(去年同期为232头,较去年明显较少)。(3)性诱:市站农科中心性诱点显示6月16日至6月23日共诱到13头,是去年同期的65%。

  4、纹枯病: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早稻期间田间郁闭,局部受浸田、密植田纹枯病发生重。各地调查榕城区病株率19.8%,病情指数25.1;揭东区病株率4.6%-31.2%,病情指数26;普宁市病株率一般为0-21.2%,高达23.9%;病情指数一般为0-8.55,高达10.23;揭西县一般田块病丛率20-40%,病株率10-12%,严重田块病丛率达100%,病株率50-70%;惠来县调查点纹枯病零星发生。市站病株率一般为0.3%-5.1%,局部较重的发生程度达4级。

  5、白叶枯病:局部发生,总体偏轻。揭东区病株率一般为0-22%,高的28%,病情指数11;普宁市病株率一般为0-7%,高达15.6%;病情指数一般为0-4.67,高达6.23。

  揭西县6月下旬调查细菌性病害(细条病、白叶枯病)发现,部分田块属历史常年发病区,发病品种为特优808,白叶枯和细条病混合发生,发病田块病叶率70%。

  6、稻瘟病:总体偏轻发生。榕城区、揭东区、普宁市、揭西县田间调查零星发生,惠来县尚未发现。

  7、病毒病、稻粉虱、跗线螨:总体偏轻发生。普宁市田间调查零星发生,其他地方尚未发现。

  二、晚稻预警监测及防控建议

  虽然早稻总体病虫害发生较轻,但各地病虫害的发生依然存在,程度和分布也有所不同,各地仍不能放松对晚稻的虫口夺粮工作。鉴于早稻的螟蛾盛发期较长,田间各虫态并存,二化螟与大螟食性杂,寄主多,桥梁田多,为防治增加了难度,各地需结合当地实际做好调查监测,抓好螟卵盛孵期的病虫害防治,最大限度降低虫口密度;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属两迁害虫,既要做好本地虫源的田间调查,又要利用灯诱做好迁入虫源的监测;中前期要抓好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保护好功能叶。后期应注意稻飞虱和纹枯病,结合水稻收割时间,在间隔期适合的情况下对特别严重的田块进行挑治。大力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做到安全用药。

  今年早稻雨水相对于往年较少,但早稻后期,时雨时晴的天气仍存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给晚稻栽培中带来了病害菌源,因此晚稻在选种上应尽量选择抗病品种,同时要重视种子消毒。

  当前,全市大部分水稻正处于收割期,各地在抓住晴好天气要做好抢收工作,并做好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由于受冬种作物影响,插期偏迟的稻田,要加强水分管理,以水控温,预防高温热害。同时,应抓紧整理好秧田,适时做好播种育秧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适当翻晒种子(要避免烈日暴晒),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

  2、重视种子消毒,用咪鲜胺2000倍、呋虫胺800倍浸种24小时,清除种子带的稻瘟病、稻曲病等,预防水稻病毒的传毒媒介。

  3、秧田宜远离感病稻田或玉米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g/m2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介体昆虫传毒。

  4、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飞虱和病毒病,减少大田前期用药。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