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农作物病虫情报(2025年 第七期)早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5-20 11:07:56 浏览次数: - 【字体: 分享到:

  当前我市水稻大部分处于拔节孕穗期,根据近期5月12日前后各地水稻病虫调查、灯测、性诱,结合历史资料、气象条件及水稻生育期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市早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主要发生的病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大螟)、纹枯病、稻瘟病等。总的发生特点:病虫并重,总体虫害重于病害,发生、分布不平衡。

  一、发生趋势

  1、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偏轻发生。主要依据:(1)田间调查榕城区亩蛾量10-50头,卷叶率0.15%;揭东区亩蛾量16头,卷叶率在0.2%-1.2%,幼虫量23-45头/亩(去年部分镇域幼虫量5000-7000头/亩);普宁市亩蛾量约100头;揭西县亩幼虫量0-400头/亩(去年亩蛾量1500-2000头),卷叶率0-0.4%;惠来县亩幼虫量平均为30头,卷叶率平均为0.1%。市站在砲台镇、云路镇、玉滘镇等水稻种植点调查,平均卷叶率为0.09%,高的为1.1%。(2)灯测情况:揭西县1月至5月共诱得6头,惠来县未诱得蛾。(3)性诱情况:揭西县1月至5月共诱得5头;市站5月12日诱得共1头。

  2、稻飞虱: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主要依据:(1)田间调查:普宁市百丛虫量一般在50-400头之间,严重田块高达600头(去年一般百丛虫量300-1200头,高的2000头);揭西县百丛虫量30-195头(去年金和镇山湖村、凤江镇鸿江村百丛虫量分别1200-1417、800-2000头);榕城区、揭东区、惠来县百丛一般有虫100头左右;市站百丛虫量一般50-200头,各地田间虫源均以白背飞虱为主。(2)灯测情况:普宁市4月1日-5月13日诱得1857头,5月5日诱虫最多,单日诱得223头;揭西县在2月上旬到5月上旬期间共诱得985头,其中五云镇5月5日单日诱虫量最多,为113头;惠来县在近期于4月28日诱虫量最多,当日虫量473头,5月9日为5月以来单日诱虫量最多的,有48头(去年5月1日-5月14日诱得112头);市站灯测点于5月9日单日诱得84头(去年5月6日和11日为单日高峰日,虫量都是142头)。

  3、钻蛀性螟虫:预计中等偏轻发生。主要依据:(1)田间调查:榕城区加权平均亩残虫量19.7头,枯心率为0.14%;揭东区加权平均亩残虫量23头,枯心率为0.18%(去年为0.21%),调查到幼虫主要为二化螟高龄幼虫;普宁市加权平均亩残虫量181头,发育进度为3.03%;揭西县加权平均亩残虫量7头,枯心率为0.06%;惠来县加权平均亩残虫量430头(去年同期183头),枯心率平均为0.69%(去年0.69%)。市站枯心率一般为0.02-0.14%,高的为0.29%(去年0.02-0.19%),拔取的枯心苗很少剥查到幼虫。(2)灯测情况:揭东区5月1日-5月9日共诱得二化螟成虫142头(去年358头),今年未诱得大螟;普宁市5月1日-5月13日共诱得二化螟成虫77头;揭西县各灯测点中凤江点诱蛾量较多,5月9日-5月12日共诱得二化螟38头,其他点诱蛾量较少,各点大螟诱量极少。(3)性诱情况:揭西县5月1-12日四个监测点共诱得大螟174头、二化螟303头(二化螟出现蛾峰期,高峰日在5月8日,单日总诱蛾58头);市站5月6日-5月12日分别诱得大螟、二化螟94、150头(去年为14、153头),二化螟诱蛾量自4月21日至5月6日呈上升趋势,5月12日开始回落(每周计数一次)。结合田间调查、灯诱、性诱情况推测,预计市农科中心监测点螟蛾羽化高峰期为5月8-5月9日左右,与大螟相近,预计卵孵高峰期在5月17日左右。

  4、纹枯病: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榕城区病丛率2.3%,病株率0.7%(去年3.3%,病株率0.9%),外部老叶叶鞘部零星发生;揭东区病丛率1.4%,病株率0.6%;普宁市零星发生;揭西县局部早插田有发生,早插田病丛率达80%,病株率17%,病指4.2,加权平均病丛率16%,病株率3.4%,病指0.35;市站纹枯病病丛率一般为0-1.0%,病株率一般0-0.6%。

  5、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预计中等偏轻发生。普宁市、揭东区田间调查零星发生,其他地方尚未发现。

  此外,水稻病毒病、跗线螨、稻瘟病等在田间调查时尚无发现。

  二、防治意见

  今年早稻前期从各地汇总数据来看,总体病虫害较往年轻,主要是4月中旬以来,我市雨量相对往年少,气象条件不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也不利于纹枯病及其他病害的发生、蔓延;但由于早稻中后期田间荫蔽,恰逢龙舟水时期,为病虫害的滋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密植田,更应加强监管,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指导农户切实加强田间管理,适量追肥,合理管水,增强植株抵抗力和保护功能叶,抢抓有利天气条件,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施药防治,重点防控水稻“两迁”害虫、钻蛀性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钻蛀性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要抓好低龄若虫(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后期要重点防控褐飞虱,防止造成大面积“穿顶”;预计全市大部分水稻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破口抽穗,是螟虫侵害危险期,要落实“守破口、保齐穗”措施,并做好穗颈瘟预防。

  防治适期及用药

  1、钻蛀性螟虫: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 8%—10% 或枯鞘株率 3% ;穗期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根据本地螟虫抗药性发展,合理选择甲氧虫酰肼、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阿维·氯苯酰、阿维·茚虫威等药剂。

  2、稻飞虱:防治指标为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 1000 头、穗期百丛虫量 1500 头。根据本地抗药性发展,合理选择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醚菊酯、氟啶虫胺腈等药剂。

  3、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 150 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 60 个。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可选用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多杀霉素等药剂。

  4、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叶瘟发病严重田块,可 7 天后第二次施药;穗瘟在破口前 3—5 天预防施药,若气候适温高湿,在齐穗期第二次施药。保护性药剂可选用三环唑、丙硫唑、咪铜·氟环唑;治疗性药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等药剂。

  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春季( 4—5 月)迁入白背飞虱带毒率大于 1% 或早稻中后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株率大于 3% 的稻区。选用内吸性长持效期的三氟苯嘧啶、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等药剂防治白背飞虱,联合使用毒氟磷、宁南霉素等防病毒药剂。

  6、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丛率达到 20% 时和破口抽穗初期结合保穗,选用氟环唑、己唑醇、咪铜·氟环唑、噻呋酰胺等药剂防治。

  7、稻曲病:水稻破口前 7—10天( 10% 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间隔 7 天第 2 次施药。药剂选用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等。

  8、细菌性病害:针对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等病害,在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的基础上,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立即施药防治。重发区在台风、暴雨前后施药预防。药剂选用噻唑锌、噻霉酮等。

  9、跗线螨:可选用阿维菌素、阿维·哒螨灵等杀螨剂,在拔节期(分蘖末期到孕穗之间)和破口期两次用药,即每隔7天一次,连喷2次,要将药液喷洒到叶鞘部位,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注意事项

  1、优先应用昆虫信息素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的绿色防控措施,生物制剂防治应适当提前施用,化学药剂防治应达标用药,确保药效。

  2、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流行期,慎用植保无人机施药。

  3、稻田禁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农药,慎用有机磷类农药。水稻分蘖期尽量避免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

  4、重视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和治理抗药性。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避免同一种药剂在不同稻区间或同一稻区内循环、连续使用。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