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农作物病虫情报(2025年 第六期)当前田间福寿螺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4-17 09:32:44 浏览次数: - 【字体: 分享到:

  近日,我中心在云路和玉滘等地进行水稻田间病虫害调查时发现,部分地方福寿螺发生情况仍较为严重,特别是那些种植面积不大散户,且疏于管理的田块尤为严重。调查点福寿螺不同程度发生,一般田块每平方米幼、成螺2-5只,严重田块幼、成螺聚集危害,每平方米15只左右;螺卵主要产于水沟壁和田埂,个别产于禾上,严重田块沟壁和田埂卵较密集,在水泥沟壁甚至达到每平方米有卵30多块。在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福寿螺螺卵孵化后稍长就会啮食水稻幼嫩主茎及分蘖,造成茎、蘖株减少甚至整丛缺失,导致有效穗减少而减产。当前我市水稻大部分处于分蘖期,外部环境也利于福寿螺卵的孵化和幼螺生长,因此做好福寿螺防治(尤其是晚插田块)尤为重要。

  防治福寿螺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基础,农业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综合治理策略。为防止福寿螺进一步蔓延危害,各地要切实做好宣传防控工作,压低螺口基数,确保农产品质量、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现提出如下综合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一、农业防治及物理防治

  1.在产卵高峰期采用摘除卵块,降低卵的孵化率,控制种群密度;利用福寿螺产卵特点,在田中插木桩、竹片等引诱其产卵并人工清除,手工捡螺消灭成螺,降低成螺基数;

  2.在稻田进水口设置拦截网,阻止福寿螺进入;

  3.清除水体淤泥、挖除水草、铲除田边杂草,破坏其产卵场所;

  4.水稻秧苗期控灌、分蘖末期晒田,可有效减轻福寿螺危害。具体操作:插秧活棵至分蘖末期,采取浅水勤灌,保持田间湿润但无明水的状态;分蘖末期排水晒天5-7天。在螺卵盛孵期,初孵幼螺的抗性弱,适时排水晒田,降低幼螺的存活率。

  二、 生物防治

  1.稻田放养鸭等水生动物捕食幼螺,保护本地天敌如蜻蜓幼虫等;

  2.每亩用茶粕粉10-15公斤拌干细土10-15公斤均匀撒施,施药后田中保持有5厘米左右的水层,时间约为7天。

  三、化学防治

  在水稻大田分蘖期每平方米成螺2-3只或每平方米卵块1-2块时进行防治,卵块出现后7-10天施药(螺卵孵化高峰),效果更佳。防治方法如下:

  1.每亩施用6%四聚乙醛杀螺颗粒剂 0.5-0.7kg,拌细砂5-10kg撒施,施药后保持3-4厘米深水层3-5天。

  2.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每亩30-40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药后保持3-4厘米深水层3-5天。

  撒施化学药剂时注意控制水流速度,避免流速过快降低药剂效果。不宜在稻渔综合种养田使用化学农药,药后7d内不可将田水排入河流、鱼塘。另外,杀螺药剂对人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用药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