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早造,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组织全省植保部门开展了早稻白叶枯病样本采集,并委托省农科院植保所对全省各地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分离和病菌致病型鉴定。省农科院植保所利用中国鉴别品种和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对采集样本分离的白叶枯病菌单菌落菌株进行了致病性鉴定。综合分析致病型和小种鉴定监测结果、品种抗性基因型和各致病型/小种分布区域、广东省水稻主推品种抗性监测结果等,提出2025年早稻白叶枯病发生风险预警。
一、白叶枯病病原致病型/小种的监测结果
(一)中国鉴别品种监测结果
共鉴定出8个致病型,分别是:Ⅰ、Ⅱ、Ⅳ、Ⅴ、Ⅵ、Ⅸ、新型2和新型5。其中Ⅸ、Ⅴ是优势致病型,占比率分别为:56.57%、32.32%。强毒菌系为Ⅸ型菌和Ⅴ型菌,强毒菌系仍为本省的优势致病型。
(二)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监测结果
共鉴定出17个小种,分别是:BBR115、BBR315、BBR75、BBR15、BBR55、BBR0、BBR275、BBR1、BBR1115、BBR65、BBR915、BBR1255、BBR1515、BBR215、BBR271、BBR815、BBR875。优势小种为BBR115、BBR315,占比率分别为31.31%、27.27%。强毒小种为BBR215、BBR271、BBR275、BBR315、BBR815、BBR875、BBR915、BBR1115、BBR1255、BBR1515,其中前4个均可侵染Xa21抗病基因,后6个均可侵染Xa7抗病基因,BBR1115可同时侵染Xa21 和Xa7抗病基因,BBR1255可同时侵染Xa5 和Xa7抗病基因,BBR1515可同时侵染Xa5、Xa7、Xa21抗病基因。其中强毒小种BBR315同时为本省优势小种。
二、广东省水稻主推品种白叶枯病抗性监测结果
应用主要致病型Ⅰ、Ⅲ、Ⅴ、Ⅸ、新型1、新型4和小种BBR0、BBR11、BBR14、BBR15、BBR55、BBR75、BBR115、BBR215、BBR254、BBR255、BBR275、BBR315、BBR875、BBR915、BBR1115、BBR1255的代表菌株共54个对25个广东省水稻主推品种的抗性进行监测。25个广东省水稻主推品种对以上绝大多数的致病型和小种代表菌株均表现感病,其中广8优2168、耕香优荔丝苗抗性频率分别为12.96%、11.11%,其他品种抗性频率均在6%以下。
25个广东省水稻主推品种对54个代表菌株的抗性频率
三、风险预警
根据2024年早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小种监测结果、致病型/小种分布区域、分布频率、品种抗性基因型、广东省水稻主推品种白叶枯病抗性监测结果等综合分析,预测2025年早稻白叶枯病发生感病品种(组合)风险预警如下:
(一)感病的品种(组合)
金龙优2877、粤禾丝苗、粤禾优1002、广8优粤禾丝苗、美香两优晶丝、深优9594、19香、莉香占、泰丰优208、五优308、青竹香占、留香优15香、Y两优7号、耕香优荔丝苗、象竹香丝苗、增科丝苗2号、泰优粤禾丝苗、软华优金丝、象牙香占、南晶香占、万占香丝苗1号等品种(组合)在我省不同地区种植表现感病。
(二)潜在风险感病品种(组合)
1.美香占2号、Y两优3089、弘优秋占、美巴香占、广泰优天弘丝苗、金农丝苗、青香优19香、广8优金占、双黄占、黄广油占、19香、粤美占、南晶香占、粤农丝苗、五山丝苗、南优占、Y两优1173、广8优169、Y两优1378、粤禾丝苗、粤香430、南桂占、象牙香占、象竹香丝苗、泰丰优208、深两优898、隆香优华占等品种在全省大部分稻区种植感病风险极高。
2.耕香优荔丝苗、广8优粤禾丝苗、美香两优晶丝、泰优粤禾丝苗、软华优金丝、莉香占、留香优15香、金龙优2877、粤禾优1002、深优9594、青竹香占、吉丰优1002、粤禾丝苗、等品种种植潜在较大风险。
3.Y两优7号、增科丝苗2号等品种种植潜在一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