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绿美先锋】翁坚财:绿色石化护航“冲锋兵”
来源:揭阳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8-23 17:17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编者按:

  榜样引领,战鼓催征!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我省生态环境系统一批先进典型获此殊荣。“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及《环境》杂志同步开设【绿美先锋】专栏,聚焦先锋风采,讲述奋斗故事,充分展示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貌和生态环保铁军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让我们见贤思齐,汲取榜样力量,共绘美丽广东壮美画卷!本期讲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个人揭阳市生态环境局大南海分局副局长翁坚财,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2025年7月11日,广东揭阳东粤化学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试生产成功的欢呼声里,刚过而立之年的翁坚财站在装置旁,心里说不出的喜悦。在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这片热土上,这位从一级科员成长为分局副局长的年轻人,正以冲锋兵的姿态,为绿色石化产业的拔节生长注入“生态动力”。

  攻坚“加码”    把指标“死结”解成发展“活扣”

  

  “翁股长,这排放总量算来算去总差一点,再耗下去新建项目怕是要黄!”2022年盛夏的一天,入园企业的负责人带着项目材料冲进办公室,汗水浸透了衬衫。彼时,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正面临“总量指标荒”——为支持中石油广东石化等重大项目,当地早已倾尽“家底”,新项目要落地,经济要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成了绕不开的“死结”。 

  “不能让指标卡脖子!”为了彻底盘活总量指标,促进项目落地,他带着团队深入企业,手把手指导企业精准测算排放量,避免造成指标浪费;部门间,他建了本总量“动态台账”,哪个项目缺多少指标、哪个时段能调剂,记得比自家存折还清楚,提前向上级部门报送需求清单;向上对接时,在揭阳市生态环境局的大力支持下,他牵头负责建立“绿色通道”,使全市层面污染物总量指标向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倾斜。

  “翁局的‘测算-对接-统筹’模式,真是把‘死指标’盘活了!”一家企业负责人后来算起账:原本不足以支持项目落地的指标总量需求,经他指导优化后,刚好卡进可用额度,工业区的石化产业链像“藤蔓”般越缠越密。

  

  审批“加速”    3个工作日的“不可能”

  2024年国庆前夕,一家园区企业项目要在规定时限内上马,否则后续可能造成违约。为加快审查进度、推动项目早日开工,翁坚财以容缺纸质版材料方式对项目环评予以受理,并利用假期组织开展内容审查,及时反馈修改意见,最终仅用2个工作日即完成审批。拿到审批材料时,项目单位负责人激动地说“这速度,像是给项目装了加速器!”

  为了实现审批效率的最大化,翁坚财组织审批流程优化,将原来的“受理-审核-审批”三个环节压缩为“联合审查”一个环节,主动联系专家提供即时技术支持,推行“电子版材料优先审批”,一系列组合拳让审批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按照法定时限,环评报告表审批需要30个工作日,即使是承诺时限也需5个工作日,而在翁坚财同志的推动下,园区项目普遍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审批。

  这样的“加速”不是偶然。每次新项目入园,他都会带着“三线一单”清单上门,指着图纸圈出注意事项:“这里的废水排放标准要按最新的来,那块的废气收集系统得提前设计……”前端指导做足了,企业的环评报告质量高了,审批得以“加速”通过,近年来累计为15个项目压缩审批时限36天,40%的提速背后,是他细致入微的指导、“保姆式”的服务、对每个项目的进展和需求都了如指掌。

  服务“加温”    工地上的“环保顾问”

  “翁局又来‘巡诊’了!”工人们常笑着跟翁坚财打招呼。翁坚财的身影总出现在项目现场——有时带着专家与企业开展座谈,为企业遇到的疑难杂症出具良方;有时穿梭在装置间寻觅着可优化的地方,口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企业的“急难愁盼”。

  园区某产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报告发生变动,这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能按期投产。而项目又恰恰是当年的重点投资项目,如果不能按期投产对园区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一天都不能等!”翁坚财一方面组织项目开展地毯式清查,全面梳理变动情况并建立清单,邀请专家现场指导,针对不同问题精准施策,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另一方面建立周调度机制跟进整改进展,持续压实业主主体责任,确保按期完成整改。最终经专家论证认为项目变动不属于重大变动,无需重新报批环评,项目顺利实现如期投料试产。

  为推动企业项目顺利落地,翁坚财践行“项目清单+动态跟踪”服务模式,在产业项目洽谈初期即建立管理台账,覆盖多项指标,实施从可研到环评的“全周期管理”。为了让企业少走弯路,将复杂审批流程细化为清晰节点,明确各阶段要点任务。在项目跟踪服务中,他根据项目进度,常常主动与企业负责人通电话、到项目现场开展调研,对每个项目的进展都了如指掌,第一时间掌握项目需求,精准施策。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保姆式”的服务,得到园区企业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赞扬。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