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对揭阳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6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0-09-30 10:39:36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李国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遗保护人才建设,保障非遗工作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 高度重视,将办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指定一位领导分管,安排专人负责,按照办理要求进行办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本情况

     近年来,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要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牢固树立“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在推广、传承、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做了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41个(国家级9项、省级49项、市级83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48人(国家级5人、省级58人、市级85人);市级以上非遗传承基地56个(省级8个、市级48个);市级以上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13个(省级2个、市级11

个)。2018年新增8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0年新增27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个省级非遗传承人,启动第五批市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

   (一)打造非遗展示平台,提高影响。多层次推动非遗宣传教育,营造融入“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主题宣传等活动,开展非遗项目活态展演,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

     一是2019年举办首届“贤德揭阳”端午龙舟竞赛活动(揭阳赛龙舟为省级非遗产项目),龙舟赛期间组织一系列的非遗展示项目,如英歌、威风锣鼓、青狮、潮剧等,打造了一场集非遗体育赛事、民俗文化、文化表演于一体的龙舟文化盛宴。

    二是各地依托文化馆、非遗传承基地、图书馆、博物馆、举办丰富的非遗项目展示展览。2020年,揭西县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馆,榕城区博物馆新增非遗主题展览,揭阳市博物馆新馆拟增设民俗馆。

    三是开展非遗文化惠民活动。2019年成功争取我市入选为全省非遗“戏曲进农村”全覆盖试点市(全省共3个),开展戏曲进农村送戏下乡活动,在全市各行政村开展非遗戏曲进农村演出1000多场次。2019年国庆期间,组织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揭阳市戏剧精品展演活动21场次。2019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全市组织举办灯谜会猜、舞狮、潮剧、英歌、标旗巡游、行头桥、木偶戏、赛大猪、赛龙舟、出花园、安仔灯、中秋烧塔、菊花糕制作等具有潮汕特色非遗展示活动累计超过1000场次,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

    四是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国内外展览展演交流活动。通过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和开展各项活动,使项目走出去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有揭阳地方特色的民间优秀传统艺术得到弘扬和发展,提高我市非遗项目知名度及影响力。2019年组织“普宁英歌”外出在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揭港英歌文化交流活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广东日”活动中进行展演;组织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广东省百花潮剧院”创作排演的革命历史题材潮剧《桑浦山花》参加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组织青狮、普宁英歌、揭西擂茶、佛手香缘等项目参加省厅非遗展示活动和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参加旅博会、旅游日宣传、赴大兴安岭地区宣传、揭阳十佳旅游手信宣传等活动。

    五是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市非遗中心每年举办“非遗图片展”进校园宣传活动20场次以上;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每年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在部分中小学开设潮曲学唱特色课程;惠来县2020年开展非遗项目三角插塑纸艺项目进校园活动;榕城区2020年举办“非遗进校园——灯迷传承”活动;普宁市文化馆成立华南师范大学普宁英歌教研基地,还在南山小学设立英歌培训班,做好国级非遗项目传承工作。

  (二)打造非遗传承平台,创新保护。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把传统手艺与生产生活、文艺创作、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促进“非遗”文化“活”起来。

     一是结合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遗”品牌化传承。找准重点文物单位和非遗产文化遗产“两个遗产”保护的结合点,打造非遗特色文化空间,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组织省级非遗《潮汕讲古》传承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榕城进贤门城楼开展传播活动,打造“进贤故事会”。二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学宫举办“出花园成人礼暨大潮汕民俗文化展”活动。

     二是结合文艺作品,推动“非遗”创作性传承。开展系列文艺创作活动,让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完成以揭阳乡贤、“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为原型的原创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创作和排演,普宁市潮剧团创作潮剧《驱鳄记》,揭西县文广旅游体育局创作山歌剧《珍珠衫》和《抗婚》。

    三是出版非遗丛书。揭阳市非遗中心编印《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包含非遗名录新荟、民俗、传统技艺、文学戏剧曲艺、音乐与舞蹈、美术体育医药等6本书),榕城区文化馆编印《榕城行彩桥》一书,普宁市文化馆编印《普宁英歌》。

     三、加强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

   (一)建好非遗人才档案。开展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建设工作,完成对全市63个省级以上传承人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更新工作,实现动态管理。掌握每个省级以上传承人的基本信息,个人履历,传承谱系,获得奖励或荣誉,代表性作品图片,近三年开展项目传承、传习及授徒传艺情况、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参加研培、参加公益性活动等情况。为实现重点非遗人才保护工作打好基础。

   (二)营造非遗人才成长环境。

    一是完成四级非遗传承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市级非遗传承人队伍和一批省、国家级传承人申报。2020年新增13个省级非遗传承人,启动第五批市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

   二是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非遗人才作用。结合非遗人才的特点,推进加入各行业专家库。2020年,推荐2位省级传承人申报广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库人选,推荐5位非遗人才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人选,推荐符合条件的非遗人才进入揭阳市文化艺术中评委专家库。

   三是组织各类交流培训活动。举办“2019年揭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州木雕》技艺培训班”,共80多位木雕艺人参加为期三天的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参观学习、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通过此次培训吹响揭阳潮州木雕大保护大传承大发展的号角,对今后近两年的木雕保护工作提出规划,鼓励木雕从业人员开展大创作,为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奋斗。组织非遗传承人木雕、玉雕艺人参加2019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木艺方向)(玉石雕刻),提升木雕、玉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能力水平。组织非遗管理人员参加全国文化和旅游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干部培训班、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研修班、2019年度第八期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琼闽赣粤片区)等学习,提高了非遗保护工作队伍。

    四是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鼓励有兴趣、有学习功底的年轻人拜师学艺,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等活动,扩大传习范围。例如:组织揭阳市潮剧传承中心、广东省百花潮剧团、小金花少儿潮剧培训中心等机构定期开展免费培训,培育新一代潮剧艺术接班人;《普宁英歌》在普宁市文化馆成立华南师范大学普宁英歌教研基地,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开拓新视野,遍地开花;《青狮》项目保护基地加大投入,设立《青狮》培训基地,大量培育青少年狮舞爱好者等;各个项目通过积极开展传承活动,使项目传承后继有人。

    四、出台一部非遗管理法规推进工作的情况

    2019年,我局在2018年对全市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向市司法局申报制定《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立法计划,已经市政府六届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市委同意列为揭阳市人民政府2020年制定规章计划预备项目。

   下一步,我局将加强与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参照省内已制定非遗政府规章的广州市、惠州市等城市的做法,制订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加大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力度,确保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

     五、下一步做好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一是非遗保护人才培训计划制订情况。我局拟将非遗保护人才培训计划纳入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计划每年举办一场非遗人才专题培训班,有序建设非遗人才梯队。

    二是协助相关部门推进制订出台“名师名家”培养工程实施办法事项的落实。

    三是积极推荐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各级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评选。根据各类专家、拔尖人才评选的规定,推荐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申报各级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评选。


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9月27日    

                   (联系人:郑晓珊,电话:0663-861110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建议提案科),市政协提案委(工作科)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