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华丽转身”:落后移民村蜕变成广东名村
来源:水务局移民 发布时间:2015-07-20 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笔直宽阔的水泥村道,美丽的文化公园,崭新的学校和村办公楼,整洁有序的综合市场,一幢幢排列整齐、富有现代特色的楼房……走进惠来县水库移民村点埔村,扑面而来的是村庄美丽、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气息。早在十几年前,点埔村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而今在国家和省水库移民好政策的指引下,实现了华丽转身,蜕变成一个县内名气不小的美丽移民村、“广东名村”“广东省宜居村庄”。

政策给力——移民村蜕变“广东名村”

点埔村位于惠来县东部山区,是1959年建设仙庵镇顶溪水库(中型)搬迁安置的水库移民村,现有人口5000多人,是一个纯农村,传统农作物为水稻、花生、番薯、蔬菜等。善良、勤劳、淳朴的点埔人于上世纪5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从几公里外的顶溪水库库区迁移到关门山脚下。当时附近乡村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民谣:“嫁郎莫嫁点埔郎,上山割草泪汪汪。”在那贫穷的岁月里,点埔人一年四季都要到山上割草,山峰陡峭,山路崎岖,饥肠辘辘,历尽艰辛,才能把一担柴草挑到村庄。赶集时,把柴草挑到集市上出售,换一点钱购买盐、煤油和农药、化肥等日常用品及生产资料。点埔人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能够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近年来,国家、省先后实施水库移民人大议案和后期扶持政策,惠来县紧紧围绕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把落实好移民政策、做好水库移民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水库移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发展环境,促使点埔村等当地一大批水库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

在实施水库移民政策中,惠来县将点埔村列为广东省人大水库移民议案及后期扶持计划进行实施。因该村人口较多,每年下达的上级补助资金指标有限,为此该县按照“一村一策”“整村推进”的原则,组织精干力量深入移民村进行调查了解,逐村、逐户、逐项进行核实,建立了详实的水库移民和项目建设数据库,结合实际,将该村分为5个片组,分5个年度分别实施。该村“两委”干部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机遇,确立了“夯实基础,美化环境,脱贫奔康”的奋斗目标,积极筹措资金,掀起水库移民住房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兴建基础设施40多宗,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揭阳市文明村”“广东名村”“广东省宜居村庄”等荣誉称号。

10年投入6600万元建设移民村基础设施

自从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以黄和强为“班长”的点埔村“两委”干部,通过走脚皮、磨嘴皮,用一颗造福家乡的赤诚之心,感动了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通过争取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府扶持及驻村扶贫挂钩单位支持和村民集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66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以来,点埔村先后筹资修建文化公园、村道、路灯、风景池、老人活动中心、排水排污、绿化美化、综合市场、幼儿园、中心广场、戏台等基础设施项目。维修、翻新村委会办公楼,在村委会办公楼前兴建了水泥灰埕,收割时节灰埕可以供村民晒稻谷;文化公园兴建了篮球场,配置了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休闲时节,篮球场及乒乓球桌等设施成为群众进行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此外还修建排洪排涝渠、机耕路等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正在兴建的面积9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为该村举行各种民俗活动提供舒适的场所。每逢节日晚上,宽阔笔直的水泥村道上方,路灯亮了,村道两旁的绿化带在路灯的映照下,鲜花更加鲜艳,绿叶更加翠绿,花香更加迷人。

为了使移民群众支持并积极参与村基础设施建设,每宗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三公开、三监督”制度(即计划项目公开、资金安排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接受舆论监督、接受人大监督、接受移民监督),保证扶持资金合理使用,杜绝截留、挪用、克扣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资金如数划拨到项目、到村、到户。在工程质量方面,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设计资质高、施工经验好的工程队进行建设,并严格工程质量监管,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在建设进度方面,严格按施工合同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水库移民项目建设按期完成,并能通过上级验收。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实行“专帐专户,专款专用”制度,把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使用,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村干部坚持为移民群众办好事实事

为建设好移民村,该村干部班子经常深入到群众家里,与父老乡亲促膝谈心,共商移民村建设良策。 2014年12月30日,星期二。一大早,黄和强等党员干部来到村民黄明辉家里了解情况。黄明辉经营一家石板材加工作坊,因生产需要,他要求村政帮忙,出面协助安装三相电。黄和强现场落实线条村干部联系镇供电部门,终于在3天内解决了问题,解决了黄明辉的生产难题。

这仅仅是点埔村“两委”干部为移民群众办实事好事的一个例子。点埔村还设立为民服务队,并在服务队设立党小组,村里的每位党员都挂钩联系5至8户群众,架设党员联系群众“连心桥”,推动形成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014年以来,村“两委”干部走访群众130多户,记录民情台账258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近60宗。村干部进巷入户,不仅解决了与移民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也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移民群众得实惠,让移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移民群众过上城里人的好日子

正是得益于国家、省的移民好政策,近年来点埔村不但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变,而且移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多了,房子越建越高越漂亮,生活也越来越好。移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早就解决了,现在村民们更注重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在村里也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当下,点埔村移民群众在茶余饭后最常去的就是村里的文化公园。公园占地面积30亩,总投资500多万元,配套建设风景池、篮球场、羽毛球场等,配套各类健身器材、照明灯具等。公园里错落有致地设置雕塑、石碑、牌坊、亭榭等具有鲜明岭南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意蕴深刻,形象生动,村民亲临其境,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发。公园绿化率高,园内种植30多种花木,四季绿影袅娜,花香鸟语,环境宜人。

点埔村文化公园内还配套建设点埔村老人活动中心一座。该中心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为2层楼高小楼。中心里琴棋书画齐全,是老年人活动娱乐的好去处。平时,老人们在这里看书下棋、弹琴拉弦、打牌讲故事,谈论古今趣闻,闲话村风民俗,点评村里的新风貌,其乐陶陶。早年尝尽了饥寒交迫辛酸泪的点埔老人,晚年能够在环境优美的文化公园里安度人生,享受天伦之乐,品味欢乐的夕阳时光,乐得合不拢嘴,纷纷称赞说:“是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使咱们乡下人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假日里,村里的年轻人喜欢汇聚在文化公园,或挥臂拍打羽毛球;或在篮球场上抒发青春的风采;或放歌一曲,歌声袅袅,豪放而悠扬……

昔日的“泥腿子”,如今正在感受着文化的魅力与甜美。村党支部书记黄和强说:“村里的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之后,将着力启动村民文化活动计划,以潮汕农村传统文化的丰厚素养,培育‘点埔人’的文化底蕴,擦亮‘点埔人’的形象!”如今的点埔村已成为揭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一幢幢楼房整齐划一,水泥村道平坦宽敞,屋前厝后卫生整洁,空气清新,乡风文明,青山绿水,十分迷人。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