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早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2015年第三期)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5-05-18 10:54:00 浏览次数: - 【字体: 分享到:

第三期

揭阳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 2015年5月18日

早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根据近期各地调查情况,结合历史资料、气象条件及水稻生育期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市早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年份。主要发生的病虫有钻蛀性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以及稻瘟病等三虫二病。总的发生特点:病虫并重、种类多,发生、分布不平衡。

一、发生趋势

钻蛀性螟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量比去年略增,发生期比去年偏迟。据田间调查,我市各地螟虫发生种类、发育进度不平衡,预计我市第二代螟蛾盛发期526日—616日;由于各地螟虫发生种类和发育进度差异较大,螟蛾盛发高峰期、卵孵化高峰期、防治适期具体由各地调查发布和适时指导防治。主要依据:①残虫量:各地515日前后调查,惠来县、普宁市、揭西县加权平均亩有虫分别为308头、112头、48头,分别比去年增加175头、29头、12头;揭东区加权平均亩有虫分别为75头,比去年减少109头;全市加权平均亩有虫138头,比去年93头增加45头,平均枯心率0.23%(去年0.13%)。②发育进度:揭东区515日前后调查,化蛹率3.5%(去年515日化蛹率7.6%),普宁市517日调查化蛹占3.08%(去年513日化蛹率0),惠来县515日调查化蛹率为7.3%(去年515日调查化蛹率为18%);揭西县515日调查,化蛹率为0(去年513日化蛹率0)。③水稻生育期:总体偏迟,61日至20日为水稻破口抽穗期,是螟虫侵害危险期,也是施药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认真考虑防治适期和施药次数。

稻飞虱:预计中等偏重发生。515日前后各地调查,大田一般百丛虫量20540头(去年7380头),以白背飞虱低龄若虫为主,发生量高于去年同期;惠来站413日灯下始见(去年为418日),至514日累计256头(白背)(去年同时段为108头)。随着近期降雨增加和西南气流活动频繁,外地虫源将不断迁入,田间虫量继续增加,后期将加重为害。

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发生。515日前后各地调查,一般亩有幼虫083头(去年12150头),卷叶率0.05-0.18%。成虫惠来站419日灯下始见(去年为51日),到514日累计18头。随着主汛期的到来,降雨量增加,利于稻纵卷叶螟的迁入、繁殖。预计第三代卷叶螟蛾盛发期在6月上旬,防治适期与钻蛀性螟虫接近。

纹枯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今年早造雨水偏少,早稻前期纹枯病普遍发生较轻,各地515日前后调查,纹枯病病科率一般为2.5-20%(去年为22-65%),病株率一般为3.8-13.4%(去年6-28%)、病指0.7-3.2(去年3-11)。当前,水稻正处于幼穗分化至孕穗期,田间阴蔽,近期阴雨天较多,将有利于该病迅速扩展蔓延。

稻瘟病: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各地调查大部未见发病,揭东调查特三矮、糯稻等个别感病品种见少量病斑,病叶率0.6%。该病主要感病品种还有天优998、特优524等,近期天气有利发病,水稻破口、抽穗期是感病危险期,若多雨天气持续,历史病区该病将加重发生,务必密切注意。

二、防治意见

鉴于早稻中后期各地病虫发生种类差异大、发生期不一致,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实况,结合苗情、天气情况,及时、准确发出预报,并做到分类指导、组织适时防治。坚持“早破口、早施药”原则,要求全面施二次药,即于破口期施第一次药,57天后施第二次药。注意喷药期间遇雨应重喷。

参考药方(可根据防治对象选择混合使用):

1、防治钻蛀性螟虫和稻纵卷叶螟:亩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80毫升+90%杀虫单50克或1.9%甲维盐微乳剂50毫升,兑水75公斤喷施。

2、防治稻飞虱:亩可选用25%噻嗪酮25克或3%啶虫脒50克或25%吡蚜酮20克兑水75公斤喷施。

3、防治纹枯病:亩可选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毫升或井岗霉素250毫升或10%井岗·蜡芽菌悬浮剂150毫升兑水75公斤喷施。

4、防治稻瘟病:亩可选用22%环庚草醚·三环唑(瘟博克)35克或20%三环唑100克兑水75公斤喷施。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