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上半年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2014年第一期)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4-03-13 10:23:15 浏览次数: - 【字体: 分享到:

第一期

揭阳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 2014年3月12日

上半年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据我市各地近期对冬后病虫源调查,结合农作物品种布局、气候因素及相关历史资料综合分析,预计我市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总趋势呈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特点是: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量大,病虫并重,地区间发生不平衡。早稻发生的主要病虫有钻蛀性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局部稻瘟病、南方黑条矮缩病;果树的主要病虫有柑桔红蜘蛛、柑桔潜叶蛾、桔小实蝇、荔枝蒂蛀虫、霜疫霉病、蝽蟓、橄榄星室木虱、橄榄蛀果野螟、香蕉叶斑病;蔬菜发生的主要病虫有小菜蛾、黄条跳甲、蚜虫、菜青虫、烟粉虱、夜蛾类幼虫、软腐病、霜疫霉病、白粉病、瓜类枯萎病等。田鼠为害严重。

1、稻钻蛀性螟虫: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次;

2、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次;

3、稻飞虱: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次;

4、纹枯病: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次;

5、稻瘟病: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6万亩次;

6、水果病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次;

7、蔬菜病虫: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20万亩次。

二、主要依据

1、病虫源:(1)纹枯病:据市站及揭东区、蓝城区调查,冬后田间遗留菌源略少于去年,菌核量亩0.331.8万粒,高的达2.6万粒。(2)稻钻蛀性螟虫:虫源基数大大高于去年,以三化螟为主,地区间发生量、发生种类不平衡。全市加权平均亩残虫量1049头,比去年379头大幅增加670头;其中,揭西县坪上镇加权平均亩残虫量18032头(去年揭西县加权平均亩残虫量492头);普宁市加权平均亩残虫量74头,比去年73头增加1头;揭东区加权平均亩残虫量263头,比去年52.5头增加210.5头;榕城区加权平均亩残虫量135头,比去年125头增加10头;惠来县加权平均亩残虫量180头,比去年596头减少416头;蓝城区加权平均亩有虫51头;空港区炮台镇加权平均亩有虫52头。(3)螟虫死亡率略低于去年,其中惠来死亡率为0(去年2.9%)、揭东区4.6%(去年6.6%)、普宁市4.26%(去年1.82%)、揭西县4.1%、空港区炮台站6.7%。(4)两迁害虫:各地调查田间越冬残存量,揭东区亩有稻飞虱80头(去年33头),稻纵卷叶螟81头(去年9.3头);蓝城区亩有稻飞虱120-300头,稻纵卷叶螟7-41头。(5)经济作物、蔬菜终年种植及连作,病虫源连续不断。

2、作物布局:早稻主要种植品种大部分由于多年连续种植,抗性下降,并且部分品种抗病力也不强。经济作物、蔬菜复种指数高,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频繁,用药量大,病虫抗药性强,高毒农药禁用之后,防控难度加大。

3、天气情况:我市2月份雨量偏少,气温偏低,越冬害虫死亡率低,病虫源多;据气象部门预测,3月份雨量偏少,气温正常略偏高,无倒春寒天气。去冬今春我市雨量偏少,不利各地犁办田进度和浸田时间,有利于螟虫安全羽化。46月随着西南气流的加强和汛期到来,利于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和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三、防治意见

鉴于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种类多,发生量较大,地区发生不平衡,早稻播插期拉长,因此,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病虫监测调查,适时组织防治,切实控制为害。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办田进度,浸水杀灭螟虫,以压低虫源基数。

2、抓好秧苗除虫防病工作,培育壮秧。

3、早插稻田和抛秧田应掌握在第一代螟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

4、经济作物、蔬菜病虫防治应掌握在病害初发期,害虫低龄期施药防控。

5、插秧后至晒田前,利用鼠粮短缺的有利时机,按照“全方位、五统一”的方针,全面开展灭鼠工作,采用杀鼠迷或敌鼠钠盐毒谷毒杀23次,以控制为害。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剧毒灭鼠药。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