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控工作的通知
粤农办〔2013〕180号
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农业局:
当前,我省大部分水稻正值孕穗期,据各地监测反映,今年早稻历史病区感病品种叶瘟发生较重,一般病叶率0.5-3.0%,高的5-10%,主要发病品种有马坝油粘、美香粘、丰两优一号、五优308等;粤西部分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零星发生,发病比去年重,5月上旬灯下白背飞虱带毒率高达10%。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6月份我省大部分地区雨量偏多1-2成,受西南气流、强对流天气和降雨的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将大量迁入我省。预计今年我省早稻中后期稻瘟病发生流行可能性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继续为害、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加重发生,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控工作,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全面抓好防治措施的落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抓好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是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重要保障,各地要高度重视水稻病虫防控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防控意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技术到位、行动及时,将病虫防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测,及时预警
今年3月下旬以来,全省各地降雨量明显增多,田间湿度大,叶瘟发生较重,田间积累了大量菌源,破口期穗颈瘟发生流行可能性增大,各地要重点加强早稻中后期穗颈瘟的监测。早稻中后期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具有隐蔽性和暴发性特点,各级植保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开展病虫调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历史发生区要及时对疑似病株及白背飞虱带毒率进行检测,掌握传毒媒介的带毒率和病害发生动态。各级植保部门要认真做好病虫趋势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为开展水稻病虫害联防联控提供依据。
三、分类指导,科学防控
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稻瘟病发生历史、水稻品种布局及今年受灾情况,制订防控对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落实科学防控措施。一要加强田间管理,全面清理排灌渠道,强化开沟排水露田,确保雨后能及时排清田间渍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水稻良好生长,提高稻株抗病虫能力。二要重点抓好关键时期防治技术措施的落实。6月上旬,我省大部分水稻将进入破口期,是早稻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要突出重点抓好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飞虱的防治。特别是种植特优524、深优9786、Y两优一号、天优103、丰优998、合丰粘、金农丝苗等感病品种,历史病区龙川、紫金、梅县、翁源、曲江、信宜、从化、怀集、广宁等,以及今年受水灾影响严重的清远、韶关、梅州等地区,更要高度重视稻瘟病预防工作,坚持“早破口早施药”的原则;中稻种植区要重点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采取“抓前期保后期,抓秧田保大田”的治虫防病策略。三要选好防治药剂,对多种病虫并发的田块,应确定主治和兼治对象,科学搭配药剂或者选择复配制剂进行防治,对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春雷霉素等高效药物进行防治。
四、加强督查,普及技术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病虫防控指导,积极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和培训,大力推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各项技术覆盖率和普及率。一是加强督查指导,重点检查组织发动、防控药械储备、应急措施落实、水稻病虫害防控补助资金使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民开展防治,促进病虫害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印发防治通知和发送宣传资料,保证病虫防治通知张贴及时到位。三是普及应用病虫电视预报及手机短信等先进工具,及时、快捷发送水稻病虫害防控信息。
广东省农业厅
2013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