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宅家的第N天,“心理垃圾”怎么清理?专家支招:可以思考人生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发布时间:2020-02-13 11:03:10 浏览次数: - 【字体: 分享到:

  疫情升级以来,信息纷繁复杂,容易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恐慌,应该如何清理“心理垃圾”,缓解焦虑?复工返岗后,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待在高密度写字楼时,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2月1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尹平,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康敏现场支招。

  面对疫情感到恐慌怎么办?

  尹平表示,这次疫情有三个特点,一是有传染性,二是原因早期不是很清楚,三是会导致死亡,这让人们特别关心。疫情发生早期出现恐慌情绪,是人应对压力的正常心理反应,并不需要特别去控制和压抑,这种情绪需要正常面对、了解、体验感受接纳这种情绪,能起到保护作用,让我们警惕疫情,做好防范。他还建议,大家可以把情绪表达抒发出来,多与家人谈论交流感受。

  当下各种信息来源很多,信息量大,容易变化,甚至有些信息之间存在分歧,尹平建议,要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关注重要人物的意见,不要让各种信息把自己的生活打乱。

  他认为,预防疾病关键靠人的免疫抵抗力,而这与正常生活规律密切相关,所以要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

  宅出心理焦虑怎么办?

  疫情期间,不少居民宅在家里时间长了,容易出现焦虑、急躁情绪,尹平认为是因为大家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

  信息刷太多,眼睛和大脑都容易疲劳,再受负面信息影响,人就容易出现急躁焦虑等情绪。

  他建议大家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一个方面是有选择性地刷信息。当前互联网信息太多,建议大家选择刷权威媒体发布的、科学含量高的信息,“现在媒体上有很多个案,有故事有情节,很吸引人的眼球,但这些内容与我们生活背景是有差距的,大家很容易被它的情绪带进去,建议大家少看。”

  同时他还建议大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虽然我们不上班不出门,但工作上的事还要做的,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充电,分散注意力。”此外,他提醒大家宅在家里也要注意动静结合,比如练练瑜伽、打打太极。

  第二方面是给自己找事做。做一些好的生活规划,珍惜跟家人团聚机会,“可以一起做家务一起聊聊天,一起思考人生,想想怎么过好我们的生活。平时大家都忙,家人团聚时间是可望不可求的。”如通过这两种方式,个人情绪依然不稳定,他则建议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专业帮助。

  发布会上,专家还向上班族支招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待在高密度写字楼时,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康敏介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注意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另外,大家要注意错峰出行,避免高峰拥挤时候上班;乘坐地铁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接触,建议大家携带免洗消毒剂,随时保持手的卫生;乘坐密闭的交通工具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持车窗打开,让空气流通。另外,他还特别提醒出租车司机,要保持身体锻炼,车内环境保持清洁,备有纸巾和消毒剂,保持手的卫生。

  上班族在高密度写字楼和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康敏则建议企业要做好室内消毒,要开窗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做好对职工的健康管理和健康申报,如果发现异常要马上报告。

  他认为食堂也是很重要的防控公共场所,食堂要备足够的洗手消毒液供大家使用。建议员工自备饭盒,避免聚餐。而电梯也要注意消毒,保持清洁,并在按键上贴保鲜膜,低楼层单位人员尽量减少使用电梯。单位公共洗手间也要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做好生活垃圾清理,个人上厕所时要注意手卫生,减少各种直接触摸。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