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揭阳: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
来源:揭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23 08:51:50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图片


我市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建设成效显著

兴一个产业 活一片经济  富一方群众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探索开展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工作要求,将推行农业产业链“链长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和突破口,坚持高位谋划、统筹推进,基本实现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自2021年试行农业产业链“链长制”以来,围绕揭东炒茶、竹笋、油茶,揭西生猪、茶叶,普宁青梅、稻蔬,惠来鲍鱼、凤梨、家禽等10个有地方特色、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创建了10条市级农业产业链,落实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对产业发展负责,成效显著。如今“中国竹笋之乡”揭东区埔田镇竹笋产业年总产值达15.66亿元,80%的竹笋罐头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普宁市成功创建青梅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揭西云雾炒茶品牌在“国际茶日·大使品茶”活动上大放异彩;“北有大连鲍、南有惠来鲍”美誉进一步唱响。

  如今的揭阳乡村,已形成“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喜人局面,以百花齐放之势持续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按照揭阳市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党政主导(Government)工作机制+5项创新+10个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工作模式,就如何进一步落实党政主导工作机制,推动“链长制”工作稳步开展,近日,我市各位市级农业产业链“链长”对此谈了具体工作安排。

  我市试行农业产业链“链长制”以来,发展了揭东炒茶、揭东竹笋、揭东油茶、揭西生猪、揭西茶叶、普宁青梅、普宁稻蔬、惠来鲍鱼、惠来凤梨、惠来家禽等一批基础较好的主导产业,创建了10条市级农业产业链,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强了乡村振兴发展后劲。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揭西县委书记、揭西生猪链长刘端雄:
抓好生猪产业链各项工作
实现揭西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年以来,揭西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选准“生猪”这一发展基础较好的特色产业,成立生猪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引进外地生猪企业,同步加强本土生猪品牌培育,推动生猪传统散养向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成功创建了揭西生猪市级农业产业链。目前,全县共有生猪规模养殖场121家,专业养殖户325户,养殖散户1328户,2022年猪肉总产量达3.62万吨,生猪产业链创建成效显现。

图片

揭西生猪

  接下来,揭西县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之以恒抓好生猪产业链“链长制”各项工作,以点带面加快实现揭西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发展效能。


揭西县委副书记、县长,揭西茶叶链长陈晓青:
推动茶叶全产业链整体提升
不断打响揭西绿色茶叶品牌

  近年来,揭西县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投入资金4.32亿元建成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粤东地区较先进的茶叶加工厂,不断健全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延伸价值链,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升。2022年底全县茶叶总种植面积7.25万亩,比增9.8%;茶叶总产量达2.45万吨,比增11.4%;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5.89亿元,比增17.8%。全县累计流转土地6000多亩用于茶叶种植,实现茶叶生产托管60户4200多亩,带动1350户茶农增收,吸引返乡创业人员156人,带动就业人员1282人。

  接下来,揭西县将重点深化茶旅文化融合发展,打造茶文化休闲旅游带,全力推动茶叶全产业链整体提升,不断打响揭西绿色茶叶品牌,努力打造茶叶产业强县,助推乡村振兴。


揭东区委书记、揭东炒茶链长梁柱华:
突出“链园融合”新模式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揭东炒茶主要产自境内北部的小北山,分布在玉湖镇坪上村、新亨镇五房村周边区域,总种植面积3.69万亩,年总产量达3.21万吨、总产值达14.4亿元。  

图片

揭东炒茶

  近年来,揭东区着力建立起以炒茶种植、采摘、生产、经营、销售为链条的炒茶产业链党组织,通过党建引领凝聚产业发展合力,破解炒茶行业发展难题,畅通炒茶产业各环节发展渠道,促进炒茶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打响揭东炒茶品牌。

  接下来,揭东区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链“链长制”作用,突出“链园融合”发展新模式和导向,围绕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努力实现“链园融合”发展,推进揭东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揭东区委副书记、区长,揭东竹笋链长修文:
搭建竹笋加工和销售平台
促进竹笋产业化经营发展

  目前,揭东竹笋总种植面积5.23万亩,2021年总产量32.86万吨、总产值达14.5亿元。竹笋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图片

揭东竹笋

  为推进竹笋生产产业化经营,揭东区通过发展“产业园+‘公司+基地+农户+经济组织’+协会”的“1+4+1”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增强农业发展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成立揭东区竹笋协会,搭建起竹笋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平台,促进竹笋产业化经营发展。此外,积极实施龙头振兴战略,扶优、扶强、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回收”一条龙产业链条,有效解决竹笋的产前、产中、产后的问题,降低笋农经营风险,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接下来,揭东区将在一个产业(即竹笋产业),三个延伸(即特色餐饮、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基础上,进一步融产业优势、交通优势与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于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助力乡村振兴。

揭东区委副书记、揭东油茶链长蔡庆春:
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
实现油茶产业融合发展

  揭东区种植油茶已有60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新亨镇、白塔镇、云路镇等地。全区油茶总种植面积6350亩,年总产量达5.7万吨、总产值达1.78亿元。

  近年来,揭东区以获批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区为契机,构建油茶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多方争取政策支持,强化各类保障,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高质量协同发展;推进公司与村经济组织对接,打造培育油茶苗特色基地;促进油茶产业与旅游和文化融合,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培育油茶特色村、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镇。

  接下来,揭东区将不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政府引导、政策保证,龙头带动、基地支撑,农民受益、多方共赢,机制创新、利益联结”原则,强化带动主体培育,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实现油茶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普宁市委书记、普宁青梅链长黄锐亮:
做大做强普宁青梅产业
实现小青梅带动大产业

  普宁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青梅之乡”和国内最大的青梅产销集散地之一。近年来,普宁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成立青梅产业链党委,实现党建与产业链共建共促、双向发展;投入青梅产业链建设资金共7040万元,建设生产基地、拓宽加工链、培育经营主体、打造品牌效应、发展旅游线路,推动普宁青梅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小青梅带动大产业。2022年,普宁青梅总种植面积约17.2万亩,总产量达5.5万吨,总产值达58.1亿元,累计带动农户11.3万户;拥有40多家青梅加工企业,年加工量8.7万吨,开发出5大类100多个品种,年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先后打造出“小梅屋”“真爱”等10多个知名品牌。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青梅休闲观光产业,传播“中国青梅之乡”梅文化。

图片

普宁青梅

  接下来,普宁市将在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优服务上下功夫,预计到2025年青梅产业链投资将达到2.11亿元,总种植面积18万亩,年总加工量12万吨,年总产值将超过60亿元。


普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普宁稻蔬链长林建文:
着力构建“链园合一”新机制
确保稳定稻蔬产业供应链

  近年来,普宁市全力推进稻蔬产业链建设工作,坚持早谋划、早部署,实行“1+1+N”组织管理模式,着力构建“链园合一”新机制,一体推进产业链与产业园建设;坚持土地、资金等要素向园区集聚,2022年以来共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24万亩、新增流转土地1.86万亩,投入资金4076.9万元,实施项目10个,同时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打造“南溪水乡”,稳定稻蔬产业供应链、健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初步形成生产、加工、研发、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普宁市稻蔬产业园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图片

普宁稻蔬

  接下来,普宁市将继续推进稻蔬产业链工作,预计今年稻蔬总种植面积达51.46万亩,总产量60.53万吨,总加工量3.88万吨,总产值达25.58亿元,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普宁样板。


惠来县委书记、惠来鲍鱼链长魏洁林:
大力发展鲍鱼精深加工
培育壮大鲍鱼产品品牌

  鲍鱼养殖在惠来县已有30多年历史,享有“南有惠来鲍鱼”的盛誉。惠来鲍鱼产业园于去年5月获批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图片

惠来鲍鱼

  近年来,惠来县在养殖、加工、销售方面持续发力,将鲍鱼产业打造成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工厂化鲍鱼养殖生产模式,带动农户养殖鲍鱼,全县现有鲍苗工厂化养殖场170多家,养殖水体达128万立方米,总占地面积约5000多亩,年产鲍鱼苗44亿多粒,占国内40%市场,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年产成品鲍鱼3000多吨,年总产值约17亿元,从业人数1万多人。大力发展鲍鱼精深加工。在惠来临港产业园规划土地80多亩开办6家鲍鱼加工厂,研发鲍鱼预制菜等新型产品。培育壮大产品品牌。成立鲍鱼养殖协会,创建产业园区,组织申报“惠来鲍鱼”地理标志,建立“惠来鲍鱼”公共运营平台,连续3年举办“网络节+云展会”,推动惠来鲍鱼走出去、走向世界。

  接下来,惠来县将推进深海智慧养殖,继续建设好省级鲍鱼产业园,积极申报为国家级鲍鱼产业园。


惠来县委副书记、县长,惠来凤梨链长肖辉生:
探索发展凤梨预制菜加工
实现凤梨产业链融合发展

  惠来种植凤梨已有100多年历史,全县凤梨总种植面积6万多亩,年总产量达到12.2万吨,去年单价提升30%左右。惠来凤梨产业园成功入选为2021年省级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初步实现惠来凤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辐射带动周边1.5万户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农户收入高于本地平均水平20%。“惠来五宝”国际网络节+云展会活动连续3年的成功举办,助力惠来凤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推动“台农16、21号”品种和凤梨酥、“凤来宝”等产品上市。

图片

惠来凤梨

  接下来,惠来县将全面深入落实全市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部署,大力推进产业园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凤梨预制菜加工,着力打造凤梨产业文旅路线,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惠来县副县长、惠来家禽链长黄宇钊:
落实好产业扶持优惠政策
扎实推进家禽产业链发展

  惠来县是全市较大的家禽生产县,有全国较大的骡鸭繁育养殖基地和粤东地区较大的种鸡繁育基地,拥有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市级产业园。目前,全县有家禽养殖场178家,年末总存栏数230多万只,出栏家禽1200多万只,年总产值约8亿元;通过举办惠来县家禽产业链健康养殖培训班,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协助农业产业链企业与省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进行实质性科技合作对接,为产业高效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科技支撑。

  接下来,惠来县将加大力度推进家禽产业链发展,积极拓展加工业,推进家禽自动化屠宰厂建设;支持企业与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计划培育一套优质肉鸡配套繁育技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户生产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扎实推进家禽产业链发展。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