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里葡萄园基地喜获丰收。林碧鸿 摄
盛夏时节,揭西县上砂镇的阳光玫瑰葡萄成熟了。走进该镇新东村幸福里葡萄园基地,只见一排排覆盖着葡萄架的大棚错落有致。大棚内,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挂满枝头,色泽鲜亮、晶莹剔透。闻讯而来的游客们在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摘葡萄,享受“阳光玫瑰”的清甜。工人们也忙得不亦乐乎,采摘、分拣、称重、包装,准备将葡萄打包寄往各地购买商,现场一派丰收景象。
小小葡萄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近年来,上砂镇立足实际,统筹利用专项资金,投入建设幸福里葡萄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葡萄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幸福里葡萄”打响了品牌,走俏市场,成为上砂镇一张崭新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闪亮名片。近日,记者走进新东村,探寻幸福里的“幸福密码”。
一串串葡萄“串”起致富链
穿梭在葡萄藤架下,清新的玫瑰香扑面而来,那是阳光玫瑰葡萄特有的清香。
“上砂镇虽然土地稀缺,但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泉水源充足,这成为上砂种植葡萄的先天有利条件。”基地技术人员李镇波告诉记者,基地主要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品种,葡萄种苗最初由日本引进,凭借优质的口感,幸福里的葡萄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我们在种植过程中着重使用有机肥,采用物理防治病虫害,通过科学种植和无公害绿色管理,确保生产的阳光玫瑰葡萄保留‘脆、香、甜、美’的原有特性,并且苗株挂果的果穗大小适中,果粒的大小以及均匀度备受消费者青睐。此外,为了保证消费者所品尝到的每一颗葡萄都具有较高品质,基地将每一亩地的产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让每一颗葡萄馥郁芳香,葡萄糖度要达到17度以上才算达到采摘售卖的标准。”李镇波说。
乡村产业要振兴,离不开农业科技这双“翅膀”。幸福里葡萄种植项目引进了专业的葡萄技术团队,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该团队于2013年开展南方葡萄避雨栽培,形成了一套高效栽培技术,所培育的阳光玫瑰葡萄栽培技术成熟、市场认可度高、销售渠道稳定。“每周技术团队都会前往葡萄园对我们进行指导教学,根据气温、光照和土壤湿度变化来制订和调整葡萄种植策略。”基地工人庄娘锦说。如今,基地工人们均已成熟掌握抹芽、绑梢、疏花、疏果、冬剪等技巧。
技术支撑,品质为先。当地粗放单一、经济效益较低的农田生产真正变成了盛产高端葡萄的幸福之地。饱满圆润、皮薄肉厚、口味甘甜的幸福里葡萄,自2021年夏季首次出产至今,深受市场青睐,不仅每年带动周边村民增加收入,还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集体实现稳定分红收益。
农旅融合拓宽葡萄销售渠道
幸福里葡萄园基地副总经理庄胜兴近期有点忙,一边对接广州水果批发市场,另一边对接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采购商,还要接待进园采购的零售采购商和散户。自7月30日正式开园采摘以来,阳光玫瑰葡萄进入集中上市期,幸福里葡萄园基地迎来了一年当中最繁忙最热闹时节。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更需要好的宣传。幸福里葡萄园基地从一开始就注重宣传推介。依托当地主流媒体在重要节点的深入报道宣传,葡萄园在短短3年间打出了品牌;抖音号的实时带货更为幸福里的葡萄“掳获”了一大批食客。目前基地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一方面对接广州水果批发市场,通过大型市场分销出去;另一方面采取“订单式”的生产经营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种植效益。
“我们通过推动产销一体化经营,收购商按固定串型、串重、亩产等下单,基地照此标准进行精细化种植和管理。今年预计每亩产量1800公斤,目前订单销售占据产量的80%。”庄胜兴表示,这些采购商遍布全国各地,有很多是在外经商的乡贤以及其他品尝过幸福里葡萄的顾客口口相传的。
“上砂镇把准揭西县生态发展示范区功能定位,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和帮扶红利,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为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幸福里这个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高端葡萄园基地。”上砂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威说。依托葡萄采摘,幸福里葡萄园基地通过农旅融合,拓展了一条新的发展销售渠道。来自周边的游客纷纷自驾车前来葡萄园,一边体验采摘水果之乐,一边享受田园自然风光。“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阳光玫瑰葡萄特色产业,打响擦亮幸福里优质葡萄品牌,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延伸葡萄种植产业链条,拓宽葡萄多元化销售渠道,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幸福里葡萄园基地总经理庄极球说。
“家门口”就业收获幸福生活
如今,幸福里葡萄园已成为上砂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和平台,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最大限度提供就业岗位,我们葡萄园务工优先考虑家庭有困难的群众,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庄极球说,“葡萄园基地建成后,我们优先解决困难群众15户2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正忙于采摘、分拣的基地工人陈某清十分珍惜这份家门口稳定就业的机会,她告诉记者:“前几年家公家婆生病卧床,我和丈夫只能带着孩子返回家中照顾老人,家里一时失去了经济来源。幸好这时村里建起葡萄园基地,我们在自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一方面照顾了家庭,一方面又有了稳定的收入。”和陈某清经历类似的还有庄某青,她也在葡萄园基地工作3年了,看到葡萄园的丰收场景,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刚来基地时,葡萄苗还只有筷子那么高,现在每年夏天看着这些葡萄沉甸甸挂满枝藤,我就觉得生活很有盼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上砂镇已建成新东村葡萄基地和来龙基地两期项目,占地129亩,年收益率约5%,昔日当地及周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300多人,通过在基地务工早已全部实现了脱贫并持续稳定增收。